师友社区

查看: 7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研究须警惕“三重三轻”现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0:0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研是中小学校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当下课题研究存在的“三重三轻”现象,应高度警惕并予以纠正。

    一是重开题轻研究过程。开题是告知和发动教师的一种方式。通过开题,学校把课题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和要求等告知教师,并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然而,不少校长却无限拔高开题仪式,但凡开题,总要请专家来校“指导”,以便课题能顺利立项;总要请领导“讲话”,以便能留下“某校长是科研型校长”的印象;总要请媒体记者“录像、录音”,以便记者妙笔生花宣传学校;更要在校园网反复滚动,以宣示对科研的重视。开题和立项后,既没有把研究任务分解给教师,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既没有调整方向推进研究,也没有积累资料。到了结题时间,才由“笔杆子”东拉西扯,拼凑应付。

    为此,课题研究应加强过程管理。教师只有将“教、学、思、研”融为一体,才能丰富和提高自己。做研究,需要搜索并阅读信息情报资料,需要筛选、整理、整合文献,需要学习和内化,需要反思和跟进,更需要合作研究。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碰撞思想和培植智慧的过程,也是创新和生成草根理论的过程,过程才是研究的生命力。

    二是重评奖轻应用。评奖是有关部门对课题研究者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褒奖,通过对研究课题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研究者的内驱力,同时激励更多教师应用课题成果,拓展视野,优化教育教学。研究即使有瑕疵,也能警醒他人,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然而,评奖却成了当下课题研究的唯一目标。因为课题研究是学校评星级和特色学校、教师评职评优的重要砝码。为此,有些学校和教师不惜重金雇“枪手”,不惜血本印刷精美文本,或斥巨资制作漂亮视频。甚至和教科研专家拉关系、套近乎,不少专家也把原本的服务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契机和商机,纯粹的课题评奖变成了利益交易。

    扭转这一局面,有关部门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要创新评奖方式:由专家“一言堂” 变为专家、领导和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群言堂”,由专家独评变为专家、科研骨干等共评,或组织盲评,或交由第三方评比。此外,还要重视成果推广。专家要深入学校听课、面试和答辩,看教师是否在应用成果深化研究,是否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并组织他们谈经验、讲做法、说困惑、诉需求。以评奖为契机,建构倒逼机制,鼓励他们用起来、改起来、说出来、写出来。

    三是重有形成果轻无形成果。有些学校虽然课题频频获奖,但是教师的教学还是老一套,学生的学习还是老样子。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改变的“无形成果”几乎为零。

    学校要端正态度,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平时,从课堂中发现、挖掘和梳理问题,并提炼成研究课题。通过磨课、磨题、做题、优化作业和考试、陪伴学生读书等形式,积聚和加工经验,生成草根理论。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改变教师和学生,才是教师课题研究应有的样子。

    (作者周建国,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本文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