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齐鲁名师 >
  • 齐鲁名师——朱玉红
    发布时间:2018-05-07 14:04          作者:admin          来源:齐鲁名师网         阅读:

    blob.png

    朱玉红 齐鲁名师工程建设人选,山东省音乐兼职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

    关于观摩唱歌课的几点看法

    本次的研修共观摩了四节课,总体的感觉是音乐教学关注了音乐本体,能从音乐出发设计教学,展开教学,取得了较为扎实的课堂效果,但学生的音乐实践(演唱、舞蹈、节奏、律动等)缺乏音乐情感,音乐感觉略显浅显、不深入,不能打动实践者本人,更不能打动聆听者。尤其是唱歌教学更为突出,大部分教师仅仅是通过教学完成了“唱会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达到”唱好歌,会唱歌“的教学目标。下面根据吴斌老师关于“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一些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对观摩课中唱歌课的一些观点。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 关于唱会歌

    唱会歌不是我们唱歌教学最高的目标,但现在,以此做为最终目标的音乐教学比比皆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歌曲没有唱会,有些老师并没有找到让学生唱会歌曲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怎样听?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最需要的是重复。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却怕重复,歌曲放一遍,两遍,三遍或更多,就担心这样会被质疑教学水平,但实际上教师的水平就体现在对音乐如何学习的认识上。聆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注意下的聆听,一种是无意注意下的聆听。相比较而言,有意注意的聆听似乎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有意注意下的充分聆听。那么让学生进行有意注意式的聆听,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音乐要素,而不是泛泛的音乐的情绪、音乐的歌词。有些老师在聆听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以下的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词都唱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基本是一种无效提问,不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高度关注,聆听也就变成了无意注意下的聆听。在聆听时,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的节拍韵律、典型节奏、曲式结构、力度速度的变化等才是真正的关注了音乐。如在聆听时,通过节拍拍击、指挥图示、肢体律动等体验音乐的节拍韵律;通过寻找典型节奏、各种方法拍击典型节奏的方法,体验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寻找相同或相似乐句、主题的聆听、音乐情绪的突然变化、音乐节奏的对比体验等方法体验音乐的段落感,从而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当然,有时无意注意聆听也很有必要,如在进行相关文化、相关知识的渗透时,作为背景音乐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充分运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借助音乐的弥漫性特点,让学生熟悉音乐。

    第二,怎样学?大家知道教育学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在所有学科中都得以体现,比如语文教学、数学教学、从元素到个体再到整体等。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音乐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的是,音乐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在教唱歌时先解决歌曲当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难点问题,这同然重要,但如果这种对音乐的肢解是在学生对歌曲整体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重难点的解决会事倍功半。在教唱环节的初期,我认为保持音乐的相对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观摩的课例中,有的教师对于歌曲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运用了带着问题聆听、学唱一小节旋律、学唱一乐句旋律、学唱一乐句歌词的顺序来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这种“碎片式“的学习阻碍了学生体验音乐的完整性,会大大降低学唱歌曲的效率。

    二、关于唱好歌

    唱好歌主要针对教师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声提出要求。唱好歌是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老师们了解的。歌唱是歌者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学会怎么去表达。比如力度的变化:力度有渐强、渐弱、突强、突弱、强、中强、中弱……弱而不虚,强而不噪,强的时候不要喊,弱的时候不要用气声。再比如节奏的变化:节奏是长短的概念,节奏在乐谱上的体现不是“表现技能”的长短,而是记谱方式的长短。曾有一位钢琴家说过,一位高水准的钢琴演奏家可以将一种节奏用六十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歌唱同样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作。再比如音乐结构的不同处理:一个乐句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样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往往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处理——长一点,短一点,强一点,弱一点,快一点,慢一点……或者是一些无味的拓展,甚至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音色的关注,导致喊唱现象严重。唱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歌曲,更重要的是唱好歌曲,唱好不仅是准确性的问题,还有音色、音乐感觉、音乐表情记号的表现等,喊唱是班级唱歌教学中应该高度注意的问题。另外教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当学生会唱歌曲后,应该从音乐本位出发,通过音乐要素的理解与体验,使歌曲更加具有艺术性。但如果频繁地运用对唱、编创歌词的形式展开对歌曲的拓展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作用不大,导致课只有横向的延伸,没有纵向的深度,缺乏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三、关于会唱歌

    会唱歌的要求很多,范围也很广,主要涉及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首先,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快乐是会唱歌的前提。在观摩的四节课中,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非常值得学习。其次会唱歌还包括如下方面的训练:正确的姿势、有规律的训练习惯、正确有效的呼吸方法、发音平稳、情感丰富细腻、咬字吐字正确而清晰、连音与断音的技巧。其中,顿音、连音和断音的演唱是特别重要的技能,也是很难掌握的技能。对于这些要进行专业细腻的技能训练,但在观摩课中还是比较鲜见的,导致唱歌课不细腻、不扎实。

    四、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关系

      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体现的。歌曲的处理和表达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完成的,不能等技能成熟了、歌曲学会了再进行艺术处理,这是音乐教学原理中很重要的原则,也是审美教学的规律。会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我们的技能、技巧应在艺术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也就是说,会唱歌、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形成,不能隔离开,而是融为一体的。这三者是学习歌曲的共同要求,是在唱歌教学中同时达成的目标,三者的要求虽不同但是要同步进行,都要在教学中给予关照,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违反了整体的要求。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