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齐鲁名师 >
  • 齐鲁名师——李成广
    发布时间:2018-03-15 14:10          作者:admin          来源:齐鲁名师网         阅读:

    blob.png

    李成广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校教师,齐鲁名师工程建设人选。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远程研修指导专家、山东省生物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志愿者。被遴选为国标生物教材培训团队专家组成员和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官,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

     

    奔梦路上: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齐鲁名师”是齐鲁大地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梦想与不懈追求。我能有幸被遴选为第三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深感荣耀,也倍感压力,对于我个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压力即动力”,面对省教育厅领导给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能有机会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刻苦钻研,创新举措,锐意进取,从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我,争取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齐鲁名师。

    一、昨天:荣誉已成为过去

    2016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遴选为山东省第三批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2013年第二次被评为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教师系列),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1998年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被聘为山东省远程研修指导专家,是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和示范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等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刊登在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上的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曾参编山东省地方教材、国标生物教材教参等,独立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2016年4月个人专著《杏坛创客,悄然走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研究》由济南出版社出版。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参加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和省创新实验大赛,分获一、二等奖。2013年12月8日个人的专题片《躬耕杏坛,甘为人梯》在山东教育卫视播出。

    二、今天:理性分析,砥砺前行

    (一)优势: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1.作为省教学能手,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与专长,有较为成熟且稳定的教学特点和个性,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正中央,让学习真实发生。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或县内名列前茅。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学生交朋友,从教22年担任16年班主任,深受学生信任,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3.作为一名山东省教育志愿者,热爱教育事业,工作扎实、与人为善、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曾在沾化县支教一年。

    4.作为学校的教师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追求进步,有竞争、合作的意识,乐于助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给他们搭建平台,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

    5.喜欢教学研究,将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困惑转化为微课题进行研究,乐于总结和提炼,经常利用周六、日及节假日等时间撰写教研论文,将自己所思、所做、所研、所想整理成文字与广大同行分享、交流。

    (二)不足: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1.缺乏系统的、最新的教育理论前沿知识,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底蕴较浅。

    2.将教育教学思想转变为教学行为的能力欠佳,对教育思考不够,研究不深。

    3对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只是从杂志、网络等媒体上获取,碎片化、不系统,还比较肤浅,落实的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4年4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将全面实施中小学选课走班制度,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课权。倡导分层次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选课走班是保证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最好方式。自2014年2月起我校率先在六年级实行数学学科选课分层走班,2015年9月在五年级英语学科实行选课分层走班,以学科为单位探索选课走班。2016年2月在小学五年级推行选课走班,为全面实施选课走班积累经验与做法。2016年9月我校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四至七年级全部进行网络选课,全面实施选课走班。2016年11月九年级进行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的分层选课走班。我校前瞻而又稳健的选课走班推进策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并为学校四至九年级全部实施选课走班积累经验。

    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课改的推进结合起来,以此来发展学校、成就学生、成长自己。下一步我将以《“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策略优化研究》为题,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和学校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变革、增值评价体系构建、学科教室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全员育人导师制等方面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稳步向前推进,不断向上提升,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突破: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1.课堂教学变革:将学生置于正中央

    (1)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999年我进行了《启发-发现-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为生物新课改的实施积累了经验。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我的关于《启发-发现-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现在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提升不谋而合。下一步我将以此课题为契机,加大研究力度,引入思维导图和导学案,撬动课堂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2)学科教室建设

    学科教室是选课走班的重要载体。早在2010年我就开始尝试实验器材进教室,以发挥实验器材的最大效益。同时我还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学科教室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第一个功能:学习新知。在学科教室的后面放有报架、书橱和电脑,让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印有知识树、概念图、纲要信号等,让学生无意识学习。对于课桌的摆放,我也采用世界咖啡屋的形式,既便于实验、讨论,又便于上课、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个功能:实验探究。借鉴我以前的做法,将学科教室的北墙西侧规划为常规实验材料自选超市,东侧规划为创新实验材料私人定制区。

    第三个功能:创新实践。对于向阳的墙壁,主要用于学生的创新实践,可以种植、饲喂等,还可以进行无土栽培、扦插、嫁接等。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科学,做科学。

    第四个功能:展示分享。“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将学科教室打造成学生放飞灵感的地方。学科教室后面的墙壁是展示区,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如学生动手制作的细胞模型、肾单位结构模型等。

    在学科教室建设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探索,把学科教室建设成为一个学生流连忘返、人人向往的地方。

    2.增值评价体系构建:关注师生的动态变化

    构建个性化评价模式,以评价为先导,从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团队“捆绑”评价等方面入手,按照“评价体系引导+基本行为规范为底线”的评价思路,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立足“多元性、层次性、易操作、抓关键”的原则,随时随地记录反馈,便于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状态。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学生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过程评价主要侧重评价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增值评价不是以单一的考试分高低来评价师生,是一种基于进步幅度的评价。增值评价是收集不同时间点上的测试结果,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水平实施评价,关注结果的动态变量。

    3.全员育人导师制: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建立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模式,从年级层面,我们实施“分布式领导”,把年级内的教育管理事务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或领域,设置导师、德育负责人、评价主管、教育顾问、大型活动项目负责人等岗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主动承担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也就实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这种管理模式给每一个老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全员育人还应与学生的自主管理结合起来,构成一张和谐的教育网络。

    4.校本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2005年9月,我结合学科实际,开发、建设校本教材《热爱科学 拥抱自然》,2014年经过四次修订再次印刷生物校本课程,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了保证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我创新形式,以主题周项目推进的形式推进生物校本课程。这种推进实施形式不仅保证了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还锻炼了生物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提升了项目主持人的多种能力。

    下一步,我将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加强课程整合与学科融合,开发与建设出更多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

    (二)条件保障:为目标达成保驾护航

    1.深入课堂教学研究,上好每一堂课,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全面了解学生,把每一个40分钟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名师开放课堂”,将开放自己的课堂变为常态。

    2.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每月听课不少于15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学习,走进教育专家、名家,看名师课堂实录,多听名师上课,多向身边的名师学习,积极与他们交流,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不断进步。

    4.用自学的形式完成有关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每年研读专业书籍2-3本并做好读书笔记。

    5.借力发展。需要课程专家、学者们的引领与具体指导,帮助我们解决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的问题。

    (三)推进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四至五年级主要以国家课程为主,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实施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逐步体验“选什么”和“怎么选”的过程,积累选课走班经验。低年级学生重在习惯养成。

    2.六至七年级主要以初小衔接教育为主,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3.八至九年级主要以分层、分类选课走班为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四)成果:过程好,结果才会好

    1.争取在2017年申报一项省或市级“选课走班”方面的科研课题,坚持写课改日记,力争每年发表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2.做好校内结对工作。发挥自己模范带头的作用,在校内选择2—5名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培养,实施青蓝工程。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备课、讲课、说课、评课中去,认真指导、细心培养、精心呵护,使他们快速成长,培养3至5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

    3.主编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回首走过的廿年杏坛之路,细细思量每一节课,逐一欣赏每一个孩子,反复品味每一天,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做扎根的教育……筑梦杏坛,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圆梦教育,让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