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迷信“教”无法抵达课堂彼岸
    发布时间:2020-01-17 10:53          作者:密凤娟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人活着是为了吃饱肚子吗?

    教学是为了学会知识吗?

    前者决定了人生的品位,后者决定了课堂的品位。没有谁否定吃饭的重要,正如没有谁否定知识的重要一个道理。

    课堂需要首先明确“第一目标”,也就是教学“定位”。教师不一定一节课就能培养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离开了这样一节课的沉淀积累,这东西就再也找不到了。课堂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现实往往是顾此失彼。

    知识课堂的定位是问题、知识点,能力课堂的定位是思维、方法,智慧课堂的定位是规律、创造。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个“点”,让教师“进可攻、退可守”,应对自如?

    其实,无论哪类课堂,都需要让学生学。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老生常谈的道理有可能会启发我们,何不从“思维”出发去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兴趣正是教学的“第一因”,学习终究是始于愿望的,这是“学情”的核心,因而关于教学的定位,我们一直这样认为:目标主导、学生主体、学情调控、转知成智。

    目标主导: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育人,从情感出发,学习积极主动,培养具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

    学生主体: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经历才是学习,体验才是成长,反思才是进步。

    学情调控:学习是一种过程,不同的形式、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根据学情适时引导,体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化作用。

    转知成智:知识的价值在于升华成为生命的智慧。智慧为体,知识为用。教学是为了让人开智,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是让人有“智识”,而不是有“知识”。

    “智识”有三种表现:一是利他的人生目标,二是富有善良的品性,三是圆融无碍的修养。

    “转知成智”是教学“第一目标”,是历经过程方法、兴趣思维之后的“教学之果”。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转知成智”?

    基于实操的模式是这样的:知识—思维—规律—创造,也就是通过“四步反馈”完成。“四步反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它指向于“教学意义”。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学生主体”,但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师的作用恰恰体现在“教学意义”上,这决定了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好教师一定是一个捍卫“第一目标”的智者。

    教师是如何体现作用的?那就是“转知成智”。这肯定不是那些迷信“教”的教师能抵达的,因而依然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课堂其实也是教师的道场,教学终究也是教师的一场修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启阳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