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让数学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19-07-11 11:46          作者:袁秀娟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作为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

    创设生活情境,课堂导入生活化。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内容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而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便是情境。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常见的“蝴蝶飞舞”这一生活情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数学概念?这样及时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内容联系生活,学习凸显探究化。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探索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前一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旋转的故事”。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到时钟上旋转的秒针、旋转的电风扇等,对旋转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图形的旋转产生了好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能很好地理解旋转的含义,认识到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又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让学生事先去制作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究结合实际,应用数学常态化。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例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对方案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实践。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便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这样会促使学生不断在学习中去应用数学,也会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曹县曹城街道办事处中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