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课改语境中的教师阻抗
    发布时间:2019-05-15 10:07          作者:汪明帅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成为课程改革是否止步于课堂之外的关键因素。同时,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环节也都在影响着教师是否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改变,教师阻抗因而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对教师课改阻抗展开研究,成为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需求。《教师课改阻抗及消解策略研究》(邵光华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书,正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开展的。作者基于现象学旨趣,对长期弥漫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阻抗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教师课改阻抗的消解策略。

        研究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阻抗现象有不同的选择,惯常的视角往往以一种“旁观者”的立场,将教师的课改阻抗作为一种“对象”加以研究。就本书而言,为了对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阻抗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则采用了现象学的视角,用一种“倾听”与“陪伴”的姿态开启研究。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即将教师置于具体情境中,关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体验,通过访谈、观察、叙事等资料获取方式,进行现象学描述和分析。作者相信:“通过访谈、观察和叙事,能够获得教师课改阻抗的原初分析和最本真的东西。”获取了课程改革语境中教师阻抗的丰富资料之后,就涉及资料处理与分析。与现象学研究视角一脉相承,本研究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熟悉的关键事件入手,通过对教育现象学作品的文本分析,从生活体验视角、身体现象学视角、叙事研究视角等进行本源性分析,并对教师教学生活体验和教师情感体验进行现象学反思。可以说,基于现象学视角的教师课改阻抗研究,是本书重要的标签,也为研究的有效展开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而启用现象学的视角,站在教师立场予以系统的审视,这就值得说道。本书首先从高考和教育价值观念入手,从深层为我们多维透视了教师的课改阻抗。跟随着作者分析的步伐,我们看到高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旨趣与课程改革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张力。这就意味着对于身处其中的 教师而言,在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考试成绩,遵从我们既有的价值观念,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这样的张力给教师带来角色认识和角色践行的困境。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嵌套分析,作者对课程改革语境中教师阻抗现象进行了本质还原,为我们揭示出教师课改阻抗的本真——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语境下,教师其实是作为一种纠结体的存在。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其实是处于一种心理矛盾的职业情感困境之中。”换言之,于教师而言,课改阻抗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教师缺乏通常的诉求表达渠道,教师自身正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教师难以短时间内达成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期待,都成为教师以阻抗姿态出现的理由。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与其说本书旨在提出消解教师课改阻抗的可能策略,毋宁说作者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看待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窗口。作者相信,在课程改革语境中,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倾听教师真实的声音,体察教师内心的纠结,回应教师真切的需求,成为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前提。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课改合教师之意,则顺;课改悖教师之意,则阻。”

        具体而言,消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阻抗,无外乎两端:一方面,还原课程改革作为一种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课程改革作为过程,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给予课程改革语境中的教师以及教师阻抗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作者这样说道:“成功的课程改革必将落到教师的身体关怀与解放上。”阻抗并非是需要克服之物,它表达了一个事实,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可见,抵抗并不总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如果识别和管理得当,阻力实际上可以成为一种改进的力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