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发布时间:2019-02-12 13:53          作者:郑新欣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其基本理念是: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因受到历史的局限,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注意处理好传统文化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传统文化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传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提高综合教育效益。例如:经典古诗文可以以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在学习人物时可以开办故事会,影视作品欣赏,历史人物格言收集、整理、呈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对教师的素养有一定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路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