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为成语寻找“老家” ——以成语促进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8-11-15 13:53          作者:王秉云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当下,教育内外都很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主张让学生诵读经典,路径和渠道各具特色,观点和建议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让学生适当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很有必要,但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诵读哪些经典,以何种方式进行,是很值得思考的。

    经过深入思考、反复实践、积极探索,我们得出一个经验:从成语入手,走进经典,不失为一条有趣且有效的路径。

    当成语与经典相遇

    成语,言简而意丰,准确而生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浅显易懂,丰富有趣,便于积累。成语是学生未来学习古诗文的基础,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成语如满天繁星,数量极多,仅2007年商务印书馆编纂的《成语大词典》(彩色版)就收录有成语1万余条。

    经典,指四书五经、古典诗文……可谓浩如烟海,但很多艰涩难懂。遴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并尽早让孩子们与其见面,实乃利大于弊。

    成语与经典文化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们都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华文化精髓,是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但面对中华浩瀚的成语及经典文化,哪些内容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何种方式能够引发其学习兴趣,并能学有所获?

    当下,在成语的学习中,除语文课本中数量有限的成语学习之外,只能靠《成语词典》或者市面上的成语读物来获取,而这些读物虽琳琅满目,却大同小异,多为成语故事,也有少量成语与笑话、成语与历史等的读本,但读来总觉内容相对单一,书的含金量不高。近年来,对经典的诵读,国人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即学生要多读经典、学经典,从小积累沉淀,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把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伴随着经典诵读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逐步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学生只喜欢读,不喜欢背;教师不愿意教,指导不力;学习阅读方式单调、枯燥,因而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探索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是突破口。

    成语引路,经典入心

    我们本着同一经典作品并非只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原则,借鉴他人思路,如给汉字寻找“字源”等,采取“成语引路,走进经典”的方式,开启了为成语寻找“老家”(即“本源”)的有趣旅行。旨在通过“趣学成语”,引领学生开展经典原文的阅读。于是,2015年,笔者牵头申报了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特色成语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与很多语文教师一起,开启了研究探索的旅程。

    首先,准确定位,寻求支点。我们立足小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选取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近400个成语,借助《成语大词典》研究其出处,确定“寓教于乐、趣学成语”、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编排体例;聚焦我国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寻找并遴选出自其中的成语,把成语典故与学习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大量的阅读、整理、遴选、研究、撰写工作。

    其次,趣编趣学,反复实践。努力以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融故事、诗词、成语、解析、运用为一体,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让成语找到“老家”的同时,带领孩子走进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的阅读。历经三年的探索,经过一线课堂的反复试教试用,吸取了众多老师、学生的建议,修改完善之后,我们的研究成果《读名著学成语》和《读诗词学成语》系列丛书——独具特色的成语校本课程,终于在2018年面世了。

    再其次,勇于突破,填补空白。小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途径虽很多,但我们的课程能结合成语出处及原著进行学习理解,增加了趣味性,利于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同时,在国内外所有出版物中,能把四大名著和诗词名篇与成语出处有机结合的书籍,尚未见其他著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填补了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是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

    多元评价提升学习效果

    增加了这么多阅读内容,如何在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效果?那就必须在学习和评价方式上得到改善。

    首先,要改革学习方式。一是采取“一课一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课本,节省出时间用来学习成语课程,即把六册成语读本分年级、分学期纳入语文课堂学习;二是目标定位不宜过高,不求人人达到“三会”标准,避免学生望而却步;三是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让教师的课堂操作简单、明晰;四是激发自主阅读兴趣,像读其他课外读物一样,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其次,评价手段多元化。本着以活动促学习的原则,借助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和展示活动,趣学成语。如:书法写成语、绘画画成语、成语接龙、成语擂台赛等,激发学生好胜心和学习兴趣。同时出台成语评价标准,进行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等级评价及“星级评价”,用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与探索,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和积累成语,获得未来学习文言文的初步体验,而是通过成语这小小的“入口”,引领孩子走进中华经典名作之门,直面经典,浸润在原汁原味的作品中涵泳品味;走近那些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隔空对话,接受其教育与洗礼,涵养提升自我。愿它成为星星之火,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成为读书、爱书之人,受用一生,这便是我们研究探索的初衷和价值追求。

    《读名著学成语》《读诗词学成语》这一研究成果今虽为“校本”,受益者为绿杉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与它相遇,读到它,爱上它,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第11版:课程周刊·教改视野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