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智慧教育链接未来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18-11-01 14:5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深刻领悟国家信息化政策要求,积极贯彻于教育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以求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合资源 夯实基础

    教育装备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教学信息得以流通、效率得以提高的可靠保障,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科技楼,让千兆线缆到桌面;建成数十个电子书包教室、近百个直播教室、4个高清全自动录播教室,更新班班通,由电子白板升级为一体机;实现了无线网的校园全覆盖,奠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力,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专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学校先后组织多名教师参加由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高级研修班,以及国内、国际高级研修班和教育论坛,聘请专业机构对教师们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度开发培训、微课制作培训、教育云平台使用技能培训、录播教室使用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必需的技能。

    具有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与研讨,保证了学校“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融合创新 深化应用

    教育信息化要求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把应用驱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针。以应用为导向,以基础建设营造应用环境,以教学、科研拓展应用渠道,以培训促进应用效能,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重点推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这“三个用”,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广大师生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逐步形成普惠效应。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发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教学管理上,学校实施网上巡查管理模式。在常态工作中,做到五巡:巡周边、巡校园、巡课堂、巡教师、巡学生。每天的五巡,逐步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使常规教学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教学中,教师实现了网上集体磨课,利用互动课堂功能,将其应用于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教研活动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的思维碰撞。教师在办公室能随时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的直播或录播,进行网上听课、评课、议课、学课。实现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达到个体才智的共同分享,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组织开展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技巧、优课设计与录制、个人空间资源建设、云平台的完善与应用,在研讨与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工作,对学生进行创客教育,成立机器人、航模等信息化科技社团。让信息技术贴近生活,进入课堂,融入课堂,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强化技能。

    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5年,学校筹划“智慧课堂”建设,经过论证、筛选、整合,在中年级6个班进行了电子书包试点,尝试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智慧教育课堂”模式构建。2016年,学校积极推进电子书包建设,在中高年级段全面推行。学校结合市教育部门“三四四三”高效课堂构架,融入微课元素,利用电子书包,形成“课前微课导学——课堂微课助学——课后微课补学”的智慧课堂模式,实现了教学“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无缝隙对接。目前学校正在推进跨学科课程整合,在这种理念下,学生通过电子书包更清晰地进行学习。

    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学校积极创新实践,开设了云录播平台,它是基于互联网模式,并且采用云存储、云传输技术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方式。进行即时网上巡课、同步互动教研、直播课堂、网络评课等功能,为教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也促使学校形成了教育教学“巡课、磨课、学课”三段管理模式。

    学校还积极开展了影视教育信息化教学实验,进一步深化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学校利用影视教室与未来教室的互动,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影视资源、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学形式,形成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共建共享 同筑未来

    教育信息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不仅承载了教育行业自身的需求,还承载了整个社会进步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需求。2013年教育部门在其网站公布了工作要点,文件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依据互联网开放、同频的特点,以及“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寻找资源共享的可行之路,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2015年,新泰市教育部门建成新泰教育云录播平台,将全市54个录播教室与2300个直播教室纳入一个平台管理,实现互联互通。以云录播平台为载体,教研室整体规划并构建了城区优质学校辐射乡镇中心小学、联办小学及教学点的“1+N”课堂推送模式。在这一架构下,学校作为示范校,通过云录播平台与镇中心校以及教学点建立点对点对接的同步课堂,同上一节课。一是根据辅课堂教师的教学需求,提供主课堂,为辅课堂学生量身定制经过集体备课的专递课堂。二是由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在录播教室实施的全市大课表下的公开课堂推送。全市教师可通过城域网同步观摩,也可根据进度选择在直播教室内开展同步教学。三是实施由市教研员与学校名师领衔的市际网上大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实现“1+N”的网上市际间和“1+1”的校际间集体备课、磨课、名师教学研讨等。

    此外,学校还计划依托名师工作室,带动全校教师,搭建校级联盟,优化资源,向偏远学校辐射,惠及千家万户。

    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对人才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培养创新人才”为方向,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致力于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积极作用,为走出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而不遗余力。 (陈绪伟 刘 涛 闫 瑞)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31日第11版:教育展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