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世纪明德: 研学教育时代的实践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2018-04-18 14:43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充分肯定了研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此研学旅行全面推开,从试点走向全国。此后,陕西、福建、山东、湖北、吉林、安徽、湖南、四川、黑龙江、海南、广东、河南、北京等省市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及细则,为研学旅行在中国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质化推广提供政策支持。2018年1月31日,国家教育部门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统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研学旅行等,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建设。

    理论建构:教育是研学旅行的本质属性

    在距离孩子更近的地方与孩子共同成长。研学旅行从字面可直接解读为“研学”+“旅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或“游”的极端。世纪明德主张,研学教育是研学旅行的升华,在强调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更强调研学的立体化、计划性、适用性、品质度,以及更基本也更核心的研学教育闭环逻辑构建。

    其中,立体化是指空间维度的境内与境外结合,时间维度的短期与中长期结合,层次维度的现实与虚拟结合。计划性是指结合国家教育部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也就是需要为各年级制订对应的研学旅行实施计划。适用性是指课程设计及活动形式,在教育实施、安全保障等多个层面,除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外,还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民族信仰等。品质度体现在全流程的综合实施与服务中,因为研学参与的过程并非追逐吃、住、行的标准,而是在确保生存安全及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参与、体验及成长。

    世纪明德教研中心在研学实践课程研发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研学教育的闭环逻辑构建是研学产品设计、课程研发及过程实施的更基本也是更核心的要求。“闭环”呈金字塔状,体现在三个层面:顶端为研学教育理论构建闭环,含理论框架、教育目标、研学规划;中间层为研学教育课程研发构建闭环,含课程目标确认、产品定制设计、实践课程研究(行前课程、行中实践、行后评估);底层为研学教育实施构建闭环,含最初一公里(出发说明)、研学实践(过程执行)、最后一公里(评估总结)。

    风向引领:研学旅行在中国全面开展

    在教育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世纪明德关注教育的多元形式,为不同的教育风景欢呼;坚持研学教育的独特价值,致力于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依托“研学教育共同体”“研学智库”“千导计划”(千位研学导师、千场研学报告、千次研学参访、千套研学课程、千个研学研究、千篇研学成果)、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等,通过区域交流、课题研究、落地推介、教材编写、研学导师专职培训、项目孵化等多种形式,联动全国研学教育资源,培育研学教育中坚力量,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内涵化、创新化、品质化,引领整个素质教育领域建立一种标准,塑造一种理想。

    2016年4月20日,世纪明德“游学4.0时代”战略发布会。

    2016年11月7日,世纪明德启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北京成为活动首站。

    2016年11月22日,世纪明德“研学旅行在中国”西安站。

    2016年12月17日,第一届中国中部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世纪明德“研学旅行在中国”长沙站。

    2016年12月28日,世纪明德《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交流研讨会。

    2017年3月25日,世纪明德全面启动2017首届研学旅行在中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

    2017年4月8日,“一带一路”中国西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兰州峰会。

    2017年4月20日,世纪明德研学旅行在中国·北京地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

    2017年4月24日,2017世纪明德研学旅行资源签约合作会。

    2017年9月10日,世纪明德第二届研学旅行在中国·向教育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全面启动。

    2017年12月1日,世纪明德发起成立“研学教育共同体”,领航“游学5.0时代”。

    2018年3月23日,2018中国教育明德论坛暨第一届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学习论坛。

    2018年4月9日,世纪明德第三届研学旅行在中国·向教育区域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全面启动。

    现场直击:思接千载,师从万物

    2018年3月22日——3月25日,2018中国教育明德论坛研学主题峰会暨第一届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学习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教育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研学旅行机构、基地负责人、课程研发导师、营地负责人齐聚一堂,积极探讨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合力打造新时代“研学教育与营地教育”核心价值,为教育的不同风景欢呼。

    王文湛(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机构原领导):加强社会实践是落实教育强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什么叫教育强国?我们现在是教育大国,强国既是数量的概念又有质量的概念。由大国变成强国,要迈很高的台阶,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建设教育强国。怎么提高质量?就是去年9月8日教师节前夕,教育部门领导在《人民日报》发文所称:“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晓苏(特级教师、长沙市督学、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校长):从本质上来讲,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客观而言,学行统一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行非有碍于学,行愈力则学愈真。学优有功于行,学惑则行必勤”。学、行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学与行不可偏废,而应互相助益,知行统一更好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人就应该去做知行合一的教育。

    刘菲菲(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校长):真正的研学旅行不像普通人的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有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如果能沿着这样一个课程体系来做,基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提供符合他生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研学课程和活动,那么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谢宏斌(长沙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校长):研学旅行应该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课程,这是将孩子们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研学旅行的主体在学生、重心在教育,我们在初步实践的过程中,体悟到研学课程的三个关键词:主体、主动和主导。我们发现现在很多的研学旅行,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重“学”不重“研”。其实“研”应该要有学生在旅行前的一些思考和研究,学生可以菜单式地选择感兴趣的研学课程的模块,然后制定一些小攻略,带着问题去旅行。“研”,还应该要有学生旅行后的回顾、思考和分享,学生的思考和收获,我觉得这应该是研学课程的价值所在,是设计这个课程的终极目标。学校这个层面,要主动地去架构研学课程,教师应该成为研学旅行课程价值的一个主导。研学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边学边发现,边研边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而这个态势的形成,就需要导师用心陪伴、精心引导,需要教师全程关注研学课程的发展与生成,关注研学旅行中的多重教育价值。

    王京凯(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明德未来国际营地董事长):营地不是一个学校,不是一个景区,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是一个安全的且可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和实施校外素质教育课程的空间载体,营地是少年过渡到青年,走向社会的缓冲区,是人生角色转换的练习场。在营地里,你可以增长见识、学会协作、孵化梦想、激发潜能、结交朋友、培养情趣,可以去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探索力、创新力、领导力。在营地,孩子们从脑、身、心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蔡美玉(世纪明德副总、教育总监):在课程研发方面,世纪明德旨在打造行前、行中、行后的贯通式培养体系:行前给孩子做前期植根和引导,行中更多让孩子体验参与,行后给孩子有总结有反思,并为孩子提供分享展示的平台。在作这些课程研发的时候,世纪明德会与校内课程的研发逻辑,以及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知识点进行多维度的紧密结合,并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合理测评。

    通过研学旅行,我们希望孩子们从被动式、灌输式学习转变成为自我与组织融为一体的参与体验、自主分享、主动给予。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我们在教育落地中倡导的是让孩子“再慢一点、等一等灵魂的脚步”。整个服务过程,已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机联动在一起,从实施度、教育度、专业度等综合维度,充分考量明德自身产品课程体系的适用情况。其实,任何教育的过程,都是让孩子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去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场景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能够使孩子更早认清自己、快乐成长。

    课程案例:构建区域特色研学课程体系

    “多彩贵州之神奇的探秘之旅——平塘”(节选)

    本课程根据小学生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特以贵州乡土乡情为主,同时依托平塘特有的天文国际体验馆开展营地活动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为五天四夜,以参观的时间为序,以参观的内容为主题,边研边学边落实。主要包括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天文营地活动、成果展示等板块。自然景观类如七奇景观——浪马河峡谷,天下第一奇石——藏字石,旨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激发爱国情感,探究独特景观的成因,探索自然奥秘;民俗文化细分为工艺制作(蜡染、牙舟陶等)、饮食文化(如坛子鱼、血灌肠等)、习俗活动(猴鼓舞、火把节、八音坐唱等),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场景体验,让他们在面对真实情境时获得自主实践、自我实现的生命体验及情感共鸣;天文营地活动分为室内室外,既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天文史的发展及中国“天眼”诞生的伟大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对天文学的好奇与兴趣。

    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某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某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某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为了促进政府、学校、机构、社会各界的有机协同,助推研学教育有效、有序、有品、有爱的“四有”发展,世纪明德诚邀您加入研学智库。

    创新实验室:主题类研学课程的教育性

    世纪明德致力于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基于研学实践,就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进行充分探究,以行前、行中、行后的贯通式培养,以主题任务制、线上线下实践课堂、成果有效评估展示的创新式活动,不断深化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孩子们真正参与进来。

    京味京韵,龙脉中轴,北京中轴线已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世纪明德创新实验室研发的北京中轴线主题研学课程,以徒步研学方式,让学生用脚步丈量中轴线,体味京华历史文化厚度。学生进入胡同社区,对话“皇城根”下的生活实相,沿着“老胡同、老人、老故事”的脉络让北京的城市发展历史鲜活丰富起来。同时,学生们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一起,走街串巷,看老北京毛猴、品老北京糖葫芦、听老北京长吆喝……北京中轴线课程旨在用情境教育激发学生内心对文化的思考和认同,全程有北京文史爱好者、非遗传人的指导,融入独具特色的社区教学、定向越野、军训、防拐测试、十商教育等元素,将研学教育向纵深推进。

    见没见过的人,做没做过的事,想没想过的梦,世纪明德创新实验室研发的“青春的篇章·鄂尔多斯站”主题研学课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般人”为核心理念,基于文化寻根、重走成吉思汗之路、青春励志主题活动三大板块,主题演讲、活动体验(The Color Run、千人多米诺航拍)、文化行走三大形式,让学生置身新月沃土,驰骋辽阔草原,近距离聆听思想精华,绽放青春力量,溯源文化魅力。

    “教育不是把桶灌满,而是将火点燃”,世纪明德成立11年来,始终秉承“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这一使命,致力于做青少年的阳光伙伴,通过研学旅行影响孩子,通过在线影响家庭,通过师训影响教师,通过论坛影响学校,通过办学校影响城市,通过教育扶贫影响社会,通过新青年影响时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