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需要”是教师流动的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18-05-11 13:4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有的学校名师云集,有的学校 “缺粮少弹”。也因此有了“择校热”,有了“大班额”。所以,不管是乡村的 “县管校聘”,还是城区的“区管校聘”,或是北京新出台的“共享教师”,都是力求通过教师流动达成教育均衡的目标。

    然而在试点或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有悖初衷的现象。如优秀教师轮不出,轮岗异化为“末位淘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对教师的流动问题,我认为不妨以“需要”为驱动, “各取所需”,从而达成心人合一。

    打好待遇牌。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待遇依然是最大的吸引力。我所在的江苏苏中地区,一段时间内出现“苏南热”,就是因为急需人才的苏南学校,不仅薪资翻倍,有的还提供住房、允许夫妻同迁、解决子女入学……可见,吸引优秀教师可以尝试给予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教师配置公共校车、发放交通补助等经济支持。

    用好职称杠杆。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是到乡村学校支教两年。然而,评职称还在原学校进行。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提前规划好职称评定原则,将指标偏向乡村学校,流动教师表现好,可以在支教学校参评,将大大提高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优秀教师主动放弃优越条件申请支教,可以考虑优先破格晋升职称。为了保障薄弱学校具有持续的吸引力,还可以尝试通过加大计划比例或削减有关限制条件的办法。

    点亮个人发展空间。学校对教师实现“个性特长管理”,尽可能给他们无偿提供对口、有效、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给他们搭建舞台,让个人发展极具可预见性。

    建立“精神感召”高地。人的自我实现,不仅仅是物质待遇职务晋升,还有自主呼吸的精神感受。吸引优秀人才,学校要善于构建和谐高质量的“精神感召”高地。如,引领组织教师参与党团活动;主动发挥学校的“人脉效应”,为教师协调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对因乡情、志趣自动组成的非正式团体,至于教师的个人爱好,只要是合法、正能量的,学校不干涉,甚至可以给予支持和帮扶。

    总之,枝繁巢暖引凤栖,只要我们有了满足“需要”的条件,就一定有好教师欣然向往,果断投奔。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