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打破教师管理体制障碍
    发布时间:2018-04-20 13:30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所有人的愿望。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全面改薄和扩容增量等措施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推进教育公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域、城乡、校际、学科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仍然是择校、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让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更大程度的均衡,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制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因有许多,最大阻梗是教师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长期以来,教师编制岗位都是核定到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学校人”。当生源数量、班级设置、学科结构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现有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学校对教师的动态需求,制约了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权,不利于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优秀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任教,也不利于通过竞争机制挖掘教师个人潜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教师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必须打破,而义务教育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无疑是一剂良方。

    所谓“县管”,是指将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的编制、岗位统筹起来,编制、人社部门只对区域编制及岗位总量进行核定,教师内部调配的主动权交给教育部门,教师身份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实行教师“县管”,理由和好处不言而喻。一是打破了教师“学校人”身份束缚。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教育部门可以依据学校实际状况,在区域内统筹师资力量,拆除教师交流轮岗的“藩篱”,教师调配更加灵活。二是发挥了岗位激励作用。“县管”可以对岗位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以岗位竞聘与职称晋升作为杠杆,让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学校“以岗吸才”,“搅活”教师流动的“一池春水”,给教师更多选择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三是保障了教师合法权益。“县管”可以使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标准更加公平统一,消除校际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差异,让各项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校聘”是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对教师进行聘任。如果说“县管”是基础和前提,那么“校聘”则是关键和重心,因为它是改革的落脚点,直接关系改革成败。广大教师及社会人士对“校聘”过程及带来的后果心存疑虑,担心的问题很多。如学校选人用人权如何得到监督,会不会造成教师不稳定,等等。解答这些疑虑,需要把握好改革的尺度与进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但“校聘”亦有“道”,要遵守基本原则:“校聘” 不是让学校去争抢“好老师”。既不能“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人为剥离优质学校教师资源,更不能“掘谷填峰”,形成“优者更优、劣势更劣”的马太效应。要合理配置学校教师结构,优先保障学校教学基本需求,防止教师扎堆应聘;“校聘”不是授权学校“任性”调配教师。“校聘”范围可以按学校、学区(或联盟、集团)、县域由小到大逐步扩展,防止因人员流动造成教师思想的波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校聘”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实施,接受教师和社会监督;“校聘”不是学校“雇佣”教师。“校聘”是学校聘任教师,是确定教育系统内部具体工作岗位和职务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教师的再分工。教师仍然是学校的主人,依法享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教育居民生之首,推进“县管校聘”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群体面广,社会关注度高,面临挑战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却是所有教育人所期、所盼的。只要我们加大宣传,转变观念,立足实际,明“理”守“道”,改革就一定能成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