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幼小衔接班“蔚然成风”折射幼儿教育之殇
    发布时间:2017-04-21 10:59          作者:于淼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阅读:

     幼小衔接班“蔚然成风”折射幼儿教育之殇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需治理更需引导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便早早地让他们参加了幼小衔接班。甚至,让孩子退学,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是“混日子”。

      据媒体报道,济南市很多幼儿园这学期频繁接到大班孩子的退园申请,其中,要送孩子上校外的幼小衔接班,不想在幼儿园继续“混日子”是多数家长的申请理由。这些幼小衔接班收费略高,但却不愁“生源”。开设的课程等同于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数学等教学内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也是一应俱全。

      对此,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李忠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家长申请退园去参加校外的幼小衔接班,是一种功利的做法。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恐惧。

      虽然如今正处于教育部门和公立幼儿园严控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下,但实际上社会对幼小衔接班和衔接课程的需求却与日俱增。而关于上幼小衔接课究竟好不好的问题,各方也是一直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战况之下。

      学前教育看似简单,实则学问颇多。李忠辉认为,过多过早地“提速”和“加料”,其实就是拔苗助长,透支孩子的学习热情,易造成“学伤”。业内人士还认为,这样做忽略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诱发幼儿厌学倾向,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危害很大。

      多方因素

      事实上,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严格控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此类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一位幼儿园负责人无奈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孩子小学课程,如果我们不教,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就无法上好的小学。新一年的招生工作就很困难。为了吸引生源,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如果不开小学课程就会被同行淘汰出局。

      如此看来,同行之间的竞争确实也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幕后“黑手”。

      中研普华研究员陈后润对此也表示,幼儿园之间的跟风攀比现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与此同时,有不少相关人士直言,假如家长没有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盲目的“强烈要求”,想必幼儿园也不会如此“大包大揽”做些孩子不喜欢、老师也费劲的事情。

      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小学课程都是家长主动要求增加的。我们也想让孩子玩,可是家长不同意。甚至觉得不教就是幼儿园的老师教学水平不行。

      “家长对孩子幼儿教育的重视是对的,但是盲目地跟从主流,而忽视了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缺乏正确的育儿理念的。”陈后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另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和让孩子过早卷入竞争有关。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卫对此也表示赞同,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是家长的盲目攀比心态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相信孩子智力正常,过于重视竞争,把孩子逼上起跑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家长看来,应试教育目前仍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不上幼小衔接班,自己家的孩子上了小学就会落后于同龄人。因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有“委屈”孩子去上幼小衔接课。这成了家长们“抢跑”的普遍心态,幼小衔接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小学教育的提前延伸。

      记者发现,如今的很多小学在招生中明确要求要对学生进行面谈,而这个招生面谈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被用来“检测”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储备水平,相当于“面试”。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就导致家长和幼儿园更加坚定学前教育“小学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措施

      “所谓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一个努力,但不是专门针对知识点的一个提前抢跑,而是对不同学习方式的一个介绍、过渡和适应。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向往,对未来更多的同学和友谊充满憧憬。通过幼儿园适当的心理引导和小学课堂的模拟演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遵守纪律,更加专心地听课,然后可以更好地长大。这个才是幼小衔接的目的。”李忠辉告诉记者。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学前教育目前还处在不断改革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学前环境。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前教育回归本真呢?

      陈卫认为,这其实很简单。放养,让孩子在幼儿园尽情地玩耍,从中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与特长所在,未来可以针对性地培养。

      要大力地宣传学前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陈后润指出,首先让家长端正态度,加强学前教育认知度,逐步形成正确的培养理念,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其次,树立科学的教学内容。要按照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安排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最后,加强管理,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对接。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审评和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

      “小学应该开放校园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可以尝试开一些开放课。对幼儿及幼儿家长全开放,多一些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的互动游戏,增进互动后的了解。如此,小学生对幼儿园大班孩子表示欢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对小学学习充满向往。全方面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李忠辉建议道。

      如此,科学设置幼儿活动,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才能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

      “因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扭曲。义务教育模式主导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其实幼儿园的教育更符合孩子发展的天性。”李忠辉坦言。

      严控与否待考究

      除了在幼儿园、家长、小学方面积极改善原有做法,严控是否能解决此类问题呢?

      陈后润直言,学前教育“小学化”虽然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但是由于其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得到多数家长追捧,而且教育学校规模较大,如果采取严控措施的话,可能会一下激起家长和学校不满。

      因此,他认为,严控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认知程度还不够,教育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会崇尚此现象。再加上学校错误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纠正,教师水平没有提升,此现象还是会蔓延。

      的确,不知从何时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然成了家长乃至培训机构的万能金句。家长们原本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焦虑,加之幼小衔接班有意识的“煽风点火”,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班的信任已经根深蒂固。如果严控,很可能只是表面功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陈卫对此却持不同看法,她表示,此类现象应该可以通过严控解决。

      对此,李忠辉也表示赞同,他指出,严格控制,可以改善这个局面。但是,“根本的源头,要严格限制小学以考试方式招生,应该严格按学区100%安排入学。源头问题解决了,家长的功利性就无处发挥,就不会安排孩子到处去上什么幼小衔接班了。”他强调。

      引导更关键

      “严控只是‘治标不治本’。”有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引导。

      陈卫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对家长的引导最为重要。家长需要明理,了解儿童成长心理,并意识到:玩,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小孩子的智力并不需要提前开发,在什么年龄就让他做这个年龄能够做的事情,孩子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足够的自信,对他未来一生非常重要。

      确实,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可能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要让家长端正态度,加强学前教育认知度,就必然要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

      “懂教育的父母,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什么阶段就该做什么阶段的事。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李忠辉告诉记者。

      “除了教育局施加一些行政干预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教育专家,从孩子成长的规律角度,给家长多普及一些常识,避免家长们好心办坏事,出力、费钱还不讨好。”他认为,引导是可以见效的且可分两部分:一个是对家长的认识引导。一个是对小学入学资格的行政约束引导。

      陈后润对此表示,通过引导,的确可以让家长和学校都认知到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危害,认清问题存在,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办学理念,遵从孩子客观学习规律,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教育科学化和制度化。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社会舆论的引导,渗透科学幼教理念。因为如今社会舆论大力鼓吹和推崇天才儿童,导致很多父母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天才,不顾一切地训练孩子,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会使我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小学化”,也使得父母和幼儿园很难再接受科学正常的学前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和纠正社会舆论宣传,努力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使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的缺陷。有业内人士指出。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