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热点聚焦 >
  • 高考加分“瘦身”,促公平才是根本
    发布时间:2018-01-09 13:5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北京市取消等级运动员照顾加分;内蒙古取消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加分;四川省取消见义勇为考生加分……据报道,201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加分进一步“瘦身”。近5年来,高考加分项目得到有效规范,全国鼓励性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专家称,针对高考加分的改革正是为了治理加分引发的造假行为,促进高考公平。

    国家和地方此前推出有关高考加分项目的初衷都是为了优待特定人群,弥补高招制度的某些缺陷,背后蕴含了教育和高考公平。就此而言,高考加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必要性,是促进高考招生公平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需要正面和客观看待。

    但遗憾的是,不少本是为了促进高考公平的制度,在执行时却被演绎成了伤害教育公平的“利器”。一方面,一些地方出台的高考加分项目多而奇葩,加分值设置也不尽公平合理,有时甚至就是领导拍脑袋决定,导致加分考生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分数决定升学的现实面前,诸多的加分项目为考场外的不正常较量打开了方便之门,引发各种社会乱象。

    比如,一些地方曾出现学生本来“连冰鞋都踩不稳”,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花滑“二级运动员”;本来一直是汉族人,在高考前却忽然变成了少数民族……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搅乱了高招秩序,严重伤害了高考招生的公平性。

    也就是说,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现有高考秩序公平公正,无法确保真实有效的一些高考加分项目,或者说根本就不甚合理的加分项目,有还不如没有,取消理所应当。问题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原有的高考加分项目取消越多越好,甚至应该被完全取消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前文所言,不少高考加分项目的推出,本就是出于促进高考公平的目的,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比如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厚爱和优待,是促进民族平等和融洽的一种必要手段,确实有合理性、必要性。但为什么这些具有较高智慧的高考加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呢?

    根本上,问题不是出在这些加分项目本身,而是出在制度执行上。还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来说,按照我国户籍制度等有关规定,一个人是什么民族,应该有严格规定,任何人没有更改更没有随意决定的权利,公安等部门更没有随意更改和出具证明的权利。但在现实中,临近高考更改民族造假现象不在少数。事后调查都与地方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监督不严、核实不细、失职渎职密切相关,造成高考新的不公,根本错不在高考加分政策,而是与管理制度存在的先天不足、执行不力、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职尽责不够等有直接关系。

    这时候,一些地方简单粗暴地把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取消,可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面上是解决了少数民族造假形成的不公,但背后会对真正的少数民族学生造成新的不公和伤害。用新的不公平解决已有的不公平,不是科学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由此可见,在促进高考公平的问题上,尽快取消一些不尽合理的加分项目,确实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不可以简单粗暴,而是要以促进高考公平为根本目的和行动原则,把一些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通过强化和优化有关制度,确保加分材料不造假的必要高考加分项目给予保留。显然,这比简单粗暴取消一些高考加分项目,更能考验有关部门促进公平的决心和施政智慧。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