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学资源 > 备课资料库 > 初中 >
  • 初中生物:有趣的食物链 课堂的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8-06-28 13:47          作者:韩彩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执教人: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教师 韩彩 

    点评人: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志远小学校长 臧秀霞

    【教学背景】

    《食物链》一课是二年级主题单元《动物》中的系列活动之一。《动物》单元中,授课教师选取的聚合概念是变化、联系和相互依存。在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时,有学生提出“我们人类不该吃鱼,我们要保护鱼”,但是这一倡议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质疑,“如果不吃鱼,鱼就会快速繁殖,破坏环境”。那到底该不该吃鱼?这就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辩论。于是,授课教师基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适时引出了生态系统当中“食物链”的概念。从“食物链”入手,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如何维持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理解“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概念。

    【教学实录】

    环节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探究你们觉得人类该不该吃鱼?

    (点评:通过让学生先提前探究,再进行头脑风暴阐述自己的观点,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对知识的共享)

    生1:该吃,如果不吃的话,这些鱼就会增多,它们就会吃许多的小虾小蟹,小虾小蟹就可能灭绝了。

    生2:以前觉得不该吃,觉得它们很可怜,现在觉得该吃,但我们不能吃太小的鱼,那些小鱼是要放生的,不然鱼就没法长大繁殖了。

    生3:是的。渔民伯伯的渔网都是一个孔一个孔的,特别小的鱼会从孔里逃走,能网上来的鱼是可以吃的。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提到一些新奇的想法。下面请大家思考,我们和鱼之间,鱼与小虾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点评:在学生举的事例中抽取主体动物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阐述人类、鱼、小虾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4:鱼是我们的食物,小虾是鱼的食物。

    生5:我们吃鱼,小虾被鱼吃。

    师:是的,我们人类把鱼吃了,反过来改成“被字句”怎么说?小虾被鱼吃了,改成“把字句”又该怎么说?

    (点评:本环节融入语文课上关于“把字句”“被字句”的练习,通过将“把字句”换成“被字句”,提炼出“被吃”的关系,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

    生6:鱼被人类吃了。

    生7:鱼把小虾吃了。

    师:同学们,像小虾、鱼、人类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称为“食物链”,用箭头的形式表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小虾→鱼→人类。

    (点评:根据学生的提示,一起总结出对“食物链”的理解,并告知学生食物链的表示方式,这是本课程体系的核心——倡导概念性思维的教学)

    师:同学们,回到我们刚开始的话题,再来观察这条食物链,如果人类突然不吃鱼了,鱼的数量会怎样?

    生8:鱼的数量会增多。

    师:然后呢?

    生9:小虾会减少,甚至灭绝。

    师:继续思考,小虾灭绝了,会造成什么影响?它们是靠什么生活的?

    生10:小虾吃一些海里的小虫子,叫浮游动物,那样的话浮游动物就会增多。

    师:你很博学,海里的浮游动物增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生11:它们会去吃海藻、水草,海藻和水草被吃光了以后,海洋里就没有植物了,氧气就会减少,可能许多动物就会死亡。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造成失衡。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外界因素干扰会造成生态失衡”,目的是让学生逐渐从事实性知识中理解大概念“联系”,这是理解力课程的核心——概念引导下的教学)

    师:在同学们的补充下,我们的食物链更丰富了,不再是单纯的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谁能根据刚才的讨论,把食物链完善一下?

    生12:海草→浮游动物→小虾→鱼→人类。

    师:同学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人类疯狂捕杀鱼类,会造成什么后果?

    (点评:小组讨论,列举可能出现的危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此期间,主副班教师在课堂巡视,对每个小组进行追问,这样的教学安排体现了关注差异化教学)

    师:你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通过对这两种情况的分析,你们有自己的观点吗?你们认为“生态平衡”应该怎样维持?

    生13:我觉得生态平衡就是像人吃鱼一样,吃得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正好。

    生14:我觉得生态平衡就跟天平似的,一旦偏了就不好了,而且许多时候这种平衡都是人类打破的,因此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环节二:拓展延伸

    师:是的,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任何一点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食物链的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其实,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把看起来本没有关系的动物联系在了一起。根据你们的探究,还知道哪些食物链呢?

    生1:草→羊→狼(引导学生说出典故“亡羊补牢”)。

    生2:草→老鼠→蛇→老鹰。

    生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学生说出存在的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

    师:在这么多食物链中,每个小组选一条自己喜欢的食物链进行讨论,其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危害?

    (点评:让小组自主选择同学提出的食物链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请小组成员上台分享(小组智慧呈现)。

    环节三:情境再现

    师:刚刚同学们的分享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食物链上每种动物存在的必要性,生态系统是不能被随便破坏的,生态平衡的维持也离不开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一下你们小组刚刚讨论的食物链,每个同学在表演前要选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要研究角色的特点,争取在表演时做到逼真,能抓住其他同学的眼球。

    (点评:小组合作表演食物链是体现小组组织、团结最好的方式,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特点,并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现是对动物的最好诠释。除此之外,表演环节又很好地融入了体育学科,让学生在探究后得到一丝放松)

    环节四:画中有诗

    师:同学们,人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除了口语表达,还有绘画,下面请大家选择一条喜欢的食物链画下来,注意每种动物的色彩搭配以及版面的合理构图。同时,要用正确的箭头表述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点评: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有一些欠缺,对于句式的运用、词语的搭配不够成熟,但是绘画是一种很好的传递思想、表达观点的方式。因此,在探究活动后让学生画一画探究内容,既是对画面的再现,也能让学生发散想象力,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

    【课后总评】

    以真问题激发“理解”真品质

    理解力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动物》主题中,所有二年级教师通过协同备课,确定出本单元的聚合概念和基本理解,聚合概念是“变化、联系、相互依存”,基本理解是:第一,地球上有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动物需要适应环境来生存,动物的栖息地影响着它们的生活习性;第三,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第四,人是生物生态圈中的一个成员,人与其他动物互相依存。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拥有的事实性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理解聚合概念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目标。本单元的学习较好地落实了课程的设计意图。

    “食物链”这部分知识的引入源于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讨论,两名学生在争论人类要不要吃鱼,由此引发了全班同学的思考,也开始了食物链的探究。这种源自学生真实问题的探究尤为重要,因为这才是学生兴趣的源泉。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大讨论入手,联系到食物链上某种动物的突然变化会引发哪些后果,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碰撞出食物链遭到破坏后的影响。如果食物链遭到破坏,那生态环境就失衡了,引出“生态平衡”这一概念。同时,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迁移,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生态系统中还有哪些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中某种动物突然遭到迫害,整个生态系统会有哪些影响。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推理进行头脑风暴,这个过程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而头脑风暴又是对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剧情表演和绘画环节既能将学科知识融入,又能很好地与主题对接,这是理解力课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理解力课程用概念聚合学科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理解力的核心。

    通过食物链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存在的必要性,人类不能随意捕杀动物,生态系统的维持需要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生态平衡。由此,引发了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视,为此他们在结束活动探究的当天下午进行了保护动物的海报制作,号召身边的家长、朋友一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这种自发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是一堂课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一堂课引发的思考,更是理解力课程的魅力所在:品格的形成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中国教师报》2018年6月28日刊第05版现代课堂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