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师友社区

查看: 11788|回复: 1

你怎么看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发表于 2019-12-6 1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解学生“阅读时间少”难题需家校合力



    近日,《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小时(不包括1小时),随着年龄的增大,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

    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家庭作业负担重。各地出台的减负文件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学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而事实上,学生每天各科家庭作业量加起来,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存量少得可怜,没时间阅读成为必然。二是家长主动为孩子加压。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家长还要给孩子额外加码,节假日、双休日把孩子赶进课外辅导班,学生想读书也难以挤出时间。

    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精神发育意义重大。中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积累的黄金阶段,没时间阅读、不会阅读,视野必然会受限,也有碍理解力、思考力的提高,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在黄金时期多读几本书,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识。

    首先,从学校方面讲,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学校本就是读书的地方,校园书声琅琅、师生品书论书本该是学校教育的常态,如今却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刷题所代替,这是学校教育的异化。因此,学校要下大力气平衡各科作业量,引导教师深化学习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当堂或在自习课上完成当天作业,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推动课外阅读,学校要将课外活动时间交给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读室;要发动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畅谈感悟、交流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小达人”评选活动,设置各种奖项,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从家庭方面讲,家长要解放孩子的闲暇时间,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当今社会,面对繁重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逼迫孩子上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辅导班,剥夺了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

    其实,从发展的角度看,“起跑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跑到终点。如果真有“起跑线”,这个“起跑线”也应当是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孩子才有发展后劲。

    为此,家长要解放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要再额外加量加码,更不要在双休日、节假日逼迫孩子上不感兴趣的培训班。家长要注重家庭书房建设,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选购足量的课外书籍。要在与孩子协商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制定课外读书计划,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家长要放下手机、远离电脑,拒绝一些无用的应酬,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平等交流读书的感受,点燃孩子的读书兴趣。

    再次,从语文教师方面讲,要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指点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把教材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读完读好,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是,许多语文教师担心学生成绩下降,将课文精雕细刻,占用了所有语文课,学生在课上没有时间读书。

    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学校开展“大阅读”教学的经验,将每周的6节语文课分成两部分,4节课用来学习课文,另外2节课连排,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实际上,许多学生是有读书兴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负担的加重,再加上一些难度较大的书不知道怎么读,渐渐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报告》还显示,关于阅读方法的来源,在13岁和16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68.2%和71.6%的学生表示是“自己摸索的”,选择“学校老师教的”学生分别占比58.9%和52.8%。这说明,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教师应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1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生阅读,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读书风气,即读书越多越好。有的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用借书量来评选“读书之星”。语文教师更是强调“得阅读者得天下”,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推荐各种阅读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但忽略了学生阅读质量的培养。

    笔者认为读书的数量是必需的,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下,不可能把课外时间都用在阅读上面,中小学阶段更应该重视阅读质量的培养。此外,阅读质量的提高仅靠语文教师还远远不够,其他学科的教师、学校和家长应携手努力,共同破解重视阅读却“只喊口号、不抓质量”的乱象。

    首先,语文教师是阅读质量的引领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材的编排侧重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特别是在不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去阅读相关作品,更显得晦涩难懂。所以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不应把阅读教学只定位于字词句、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的讲解上面,而是每个学期都带领学生深入阅读一本文学作品、全面了解一名作家,通过这种“触类旁通”的引领,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在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后,教师要设计问题带领全班一起深入讨论,让学生敢于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读后感,然后教师再进行批评和总结。

    其次,其他学科教师是阅读质量的发散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语文功底扎实、深爱阅读以及阅历丰富的教师自然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小学生除了家长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通过自身说法增强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让学生更容易读懂一部作品和认知社会。同时老师也可以推荐本学科的书目供学生课后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学科知识进一步的了解,不要用“开卷有益”这种大而无针对性的观点引导学生无目的的阅读。

    再次,学校是阅读质量的倡导者。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的受众度越来越高,其中不乏一些语言苍白、内容低俗的网络小说,侵蚀着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学校要用“经典”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全校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安排有关教师通过为学生导读破解“四点半难题”,带领学生畅游在阅读的海洋里,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最后,家长是阅读质量的监督者。网络时代,书籍的魅力显然抵挡不住“屏幕”的诱惑,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远离手机,监督孩子完成相关阅读任务。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书、旅游、写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又增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此外,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市场,有时家长很难甄别哪种书适合自己的孩子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让孩子阅读《教育部新课标分级阅读丛书》不失为明智之举。

    总之,培养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各科教师、家长、学校精诚合作,才能让每个学生形成有质量的阅读习惯。

    (作者丁雪,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