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社区

查看: 10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好在线教育,还需思考这些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1:0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要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

    《意见》的出台,无疑是对“互联网+教育”的有力推动,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线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是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或主动或被动融合于传统教育的方式,但作为基层学校,仍需要审慎思考。笔者在推动所在学校运用在线教育过程中,就遇到不少问题。

    一是切忌一哄而上。尽管“信息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也在很多区域推广运用,尤其在发达地区实践得比较深入,部分地域已经有了自己的运用成果,但是我国区域差异大,同一区域的校际差异也大,因此也只能循序渐进地推进在线教育。对于条件好、教学意识超前的学校,在线教育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不需要推广,但对于偏远薄弱学校来说,它们连起码的基础设施都不具备,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需要学校从教师意识、设施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基于此,在线教育的推广实施,要遵循差异化原则。

    二是要重视“人”的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推广,任何变革,人是关键。《意见》中明确了政策体系,但这些政策体系对于具体实施教育的学校来说,都是外部因素,每天实施具体教育教学的“人”才是内因,才是推动变革的核心因素。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会城市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学校,五年前实现了班班通,每一间教室都有多媒体,今年上半年学校的一间录播教室、两间平板教室投入使用,100兆光纤进校园,已经具备了实施在线教育的基本条件。但真正实施起来,“人”才是关键。

    比如一些教师并不愿意去录播室上课,习惯了在固有的班级授课,只有相关比赛需要上交课堂录像时,才会去录播室录课,平板教室也没有真正运用起来,因为平板很贵,都怕疏于管理而丢失、损坏平板。在固有教室上课,教师使用班班通最多就是播放课件,而且一些年老的教师并不习惯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潜在功能,连基本功能都没有用上,更别提在线教育的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有变革教学手段的意识,切实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的基本水平。相对于很多行业,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力或者推动力是很有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流,为教师呆在传统课堂模式里提供了温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线教育也将受此阻碍。

    尽管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人人通,但只是理论意义上的,学校并不敢把网络开放给学生。一是网络无法过滤一些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页面;二是学生会主动点击一些不良网站。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为学生的“人人通”净网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管理好“人人通”网络更是关键。这需要责任心、技术皆过硬的老师、管理者共同努力维护这张网。

    而且学校网络的日常维护也需要专业技术力量,一般学校都会把这项工作安排给信息技术教师,但他们的技术局限性、时间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使用和维护的“人”才是关键。《意见》的政策体系更多适用于外部保障,内部使用仍需学校自身努力。

    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在线教育资源。笔者常常接待很多推销在线教育的负责人,但很难找得到合适的在线教育资源。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不得不思考在线教育资源的专业性问题,每次必会追问负责人该资源的开发者是谁。笔者认为,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线教育资源,开发课程或资源的人必然得是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其次要思考的是学情的问题。学校选择的在线教育资源一定是符合学校学生学情的教育资源,城市名校的在线教育课程再好,恐怕也难以适应偏远乡村学校的孩子。基于此,组建团队开发区域性的在线教育资源是有必要的,这样的资源才会更符合学情,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基础教育教师的积极性,不能仅仅依赖于一些名校、名机构的资源。  

    最后是防止学校教育完全“在线教育”化。有些学校的在线教育资源不错,为图省事,授课教师就完全依赖于在线课堂,慢慢地退化了教育教学的能力。要知道在线教育是缺乏教授者与学习者在时空范围内的有效沟通,也就是说在线教育是没有情感互动的,那么如何定位在线教育授课教师与本身授课教师的角色,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之,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皆有漫长的过程,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审时度势运用当下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不能舍本逐末。“信息化+教育”、信息与学科融合、在线教育等方式,都只能是教育手段的一种,不能真正取代教育本身,还得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运用。

    (作者聂其忠,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本文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