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师友社区

查看: 14446|回复: 0

为什么要读《经典启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发表于 2019-8-5 10: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启蒙》丛书面世的时候,“华为事件”正愈演愈烈。

    我现在供职的清澜山学校是华为投资、由清华附中管理的,我自然对“美国政府制裁华为”事件倍加关注。

    我们的华为,将会如何应对?

    消息一个比一个更加让人兴奋。

    而作为语文教师,我兴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为应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海思芯片负责人发表公开信说:“我们早已做好准备,‘备胎’芯片终于可以面世。”华为操作系统团队早就自主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光这个名字就让我血脉偾张!

    《西游记》第一章的最后一句,正是“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

    只有读过经典的中国人才能懂得这个词的用心之处。

    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用中华文化特有的名词来命名了。

    华为手机芯片被命名为“麒麟”。

    华为的基带芯片,取名叫“巴龙”;

    华为的服务器芯片,取名叫“鲲鹏”;

    华为的服务器平台,取名叫“泰山”;

    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叫“凌霄”;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叫“昇腾”。

    不仅如此,华为好像把整个《山海经》的神兽都注册下来了!

    朱雀、腾蛇、青牛、青玄、当康、玄机、白虎、灵豸、饕餮……

    除了华为的工程师,中国航天人也很浪漫。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月球车名为“玉兔”。

    “嫦娥”和“玉兔”的着陆地点,也被命名为“广寒宫”,附近的3个陨击坑则被命名为“紫微”“太微”和“天市”。而引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顺利软着陆的那颗极为关键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

    我们的航天站名为“天宫”,而把“天宫二号”送往太空的运载火箭名为“神箭”。

    再往前数,我们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我们的量子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我们的火星探测卫星叫“萤火”。

    我们的第一艘飞船叫“神舟”;

    我们的气象卫星叫“风云”;

    我们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

    我们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

    我们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把它们送往太空的火箭,一直以来都没变过,名为“长征”。

    我们的飞机发动机,名为“峨眉”“太行”“岷山”“泰山”“秦岭”“昆仑”……

    几乎每颗导弹的命名,都有一组诗词作支撑。

    我们的南极科考站叫“昆仑”。更浪漫的是,科学家们还在南极点上放了一个中华天鼎,意指“定鼎南极”。

    这些命名都无须解释。只要是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长大,自然就会懂,这是深植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科学家就像在还原祖先的想象,把这些本该是传说中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这就是根植于血脉的文化!

    这就是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瓦解的力量!

    只要这股力量还在,所谓“美国制裁”只是一场笑话而已。

    这就是齐鲁书社一声召唤,应者云集的原因,就是我们集众多名师之力量,要编写这套《经典启蒙》丛书的原因。

    希望我们创造性的工作,为这股力量加油。

    我们希望用最具文学性的方式,引领学生理解这股血脉,并且最终融入这股血脉。

    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我们也遇到了最“危急”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文化渗透、文化争夺呈现白热化状态。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作为天然的文化守护者,我们是不是有能力、有智慧、有信心,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自然而然地冲破经典的隔膜,然后自然而然地走进民族文化的灵魂深处——就像前面所说的科学家们,在民族的危急关头、重要时刻,让文化自觉化身为文化担当。

    只有本民族的文化能够赋予我们这种自信,也只有本民族的文化能够让我们纵身于全球竞争的战场而依旧具备极高的辨识度,横刀立马,风华绝代。

    所以, 如果你有幸拿到这套书,希望你能够用好它:

    这套书,从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略微艰深的《周易》《孙子》《管子》,将为你全面铺展开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

    使用这套书,建议你主要用“诵读”的方式,用好“注释”“讲一讲”“知与行”“广见闻”等辅助栏目。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我们很多专业的文化人皓首穷经也未必能够读懂读透。中小学生对此也不必畏惧。“深读”有“深读”的通透,“浅读”有“浅读”的纯真。对于年轻生命而言,自由漫溯,任意东西,观其大意,浅尝辄止,也会留下收获。

    读经典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们唯愿,今日的诵读能够为你的传统文化之旅做一个标志,留下一串脚印。在未来的旅途中,你会驻足、会回首、会沉浸,因为有了今日的基础,新的阅读篇章会不断打开。经过了岁月的加持之后,你便真正懂得了它们。然后,你皈依、超越、创造,你将会体验被传统文化成全的美不胜收的感觉。

    当然,我们最终的希望是:因为懂得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你便也懂得尊重其他文化。经典的启蒙,最终必然落脚于我们终于拥有了一种能力,那便是:欣赏差异,万物一体。就如任正非先生所说:“最终,我们还是要在顶峰相遇拥抱,一起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此言壮哉!

    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根本目的。(作者:王君,转载自《山东教育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