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师友社区

查看: 11620|回复: 0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业、考试须提质增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发表于 2019-7-24 08: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考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许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打着提高教学质量的旗号,学生作业层层加码,考试则是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针对学生作业负担重、考试频繁等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优化作业设计。《意见》要求:“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生作业负担重主要表现为作业量大,完成作业时间长。《意见》颁布之前,许多省份也曾出台过相关规定,要求小学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0.5小时,初中不超过1小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宏观调控,导致这些规定流于形式,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远远超过规定的时间。

    调控学生作业量,除了学校出台规定,对各科作业进行检查和调控外,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正确评估和作业设计质量。同一项作业,优秀学生完成的时间可能不足10分钟,中等学生可能需要20分钟,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需要30分钟。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能仅仅面向优等生,也不能只面向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要以中等生为参照,科学核定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

    另外,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优化作业设计。《意见》明确了四种类型的作业,即“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对于学困生,可以要求他们只完成基础性作业,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同时,完成实践性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同时完成四类作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的作业负担会大大降低。

    二是杜绝家长作业,强化作业效果。《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业,才能实现这一目的。但由于家庭作业量大、题难,学生无力完成,有些作业只好由家长代劳。

    作业本来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而有些教师将作业变成了惩罚学生的手段,布置了大量重复性、抄写性作业,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作业的效果。《意见》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不仅厘清了家校责任,为家长松了绑,还能督促教师高质量布置作业。

    三是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抓好作业反馈。《意见》指出:“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由于以往家庭作业量大,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只好由家长代为检查。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只好草草签字了事。家长看不懂,教师又没有批改,这样的家庭作业就是走形式,毫无效果。

    《意见》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及时作好反馈,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和反馈。尤其是面批面改,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树立学习信心。当然,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精益求精,不可贪多求全。

    四是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发挥考试激励作用。《意见》对考试提出的要求非常明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考试既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闭卷作业,也是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有选拔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中考、高考以及各类社会考试具有选拔性质,需要依据成绩进行排名;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日常考试,旨在检查学生一个时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下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因此,这类考试属于诊断性考试,没有选拔功能,无需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但长期以来,“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度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常态。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认为,考试越多,学生成绩就越好;把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公布出来,就越能激励学生争先创优。事实上,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弃学厌学,失去学习信心,最终导致两极分化。

    义务教育阶段既要减少考试次数,又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功能,在考试命题、考试诊断、改进教学上下功夫。命题要符合课程标准,注重基础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难易适度,不以偏题、怪题难为学生。考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试卷,做好试卷分析讲评,及时发现教与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日常考试要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和教师。通过考试评价,教师增强教的信心,学生树立学的信心,进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