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师友社区

查看: 14504|回复: 2

班级叙事,你们班有哪些有趣的事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发表于 2019-12-19 1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班长你别哭

        开学了,得知接手的是五年级,我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五年级是高年级,对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是不小的挑战。新班主任既要尊重班级传统,又要让学生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分寸很难把握。此时,班长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新班主任往往最渴望有一个得力的班长。

        一次课上,我正讲得兴致勃勃,下边突然传来一阵哭声,发出哭声的正是班长刘景泽。原来同桌的墨水弄脏了他的衣服。我立刻安抚刘景泽,但一点儿用也没有,他哭得停不下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脸都憋红了。课堂教学无法继续,我不禁想:“这就是我的班长吗?”下课后,几个孩子围上来告诉我刘景泽从一年级起就爱哭。本应成为我得力助手的班长动不动就在班里大哭,让我这个新班主任“头大”。

        一天放学后,我到教室检查卫生,看到班里的双胞胎姐妹与刘景泽正在闹矛盾。看到这一幕,我又想到了自习课秩序混乱的场景,便决定重选班长。

        选新班长时我强调,新班长要品学兼优,成为同学的表率;能力出众,能组织活动、管好纪律。我满怀期待等着学生积极参加竞选,可是从提名到最终投票,大家选的都是刘景泽。

        我很困惑,于是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刘景泽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学习好,对所有同学都很友好;喜欢帮助人,不斤斤计较;当班长很公正,从不向老师打小报告,更不会利用班长身份欺负同学……

        听了学生对刘景泽的评价,我反思自己不应该如此草率地改选班长,应该先在学生和学生家庭中做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刘景泽,我联系了刘景泽的妈妈,原来刘景泽是家里的小儿子,从小备受呵护,个性比较软弱,动不动就哭。但是,他做事认真,有责任心。

        之后,我与刘景泽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

        “老师决定重选班长,你难过吗?这件事是老师做得不对,忽视了你的感受,我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老师。但是老师想帮助你改掉爱哭的毛病,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班长。同学那么信任你,你也要努力,不要让大家失望,好吗?”

        听了我的话,刘景泽又眼泪汪汪了:“老师,我很努力地为同学服务,就是不知道爱哭是不好的表现,我以后一定改掉这个毛病。”

        我抚摸着他的头说:“今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那么一起商定一个‘三不哭’原则如何?”

        刘景泽听到此处,立刻来了精神,擦干眼泪问:“老师,哪‘三不哭’?”我说:“上课不哭,教室里不哭,管班时不哭。我们慢慢来,可以吗?”刘景泽认真地点点头。

        之后,我又找来其他班干部,引导他们帮助刘景泽改掉爱哭的毛病。我又联系了刘景泽的妈妈,让家长意识到刘景泽已经是五年级的大孩子,要适当放手,给孩子多一些历练。

        此后,刘景泽努力做到“三不哭”,还在小组互助、学困生帮扶方面成为我的好助手;认真、负责、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品质不再因爱哭而打折扣,加上其他班干部的配合,调皮捣蛋的学生收敛了很多。同学的认可、老师的支持加上自己努力,刘景泽慢慢改掉了爱哭的毛病。他还在一次作业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这段时间我只偷偷哭了两次,上星期一次都没哭。我是男子汉,我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勇敢!

        得到成长的不仅是刘景泽,这次风波也让我认识到,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班主任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心存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帮助”代替“否定”,才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时会发现一种现象:某个或某几个学生默默坐在教室的一角,一到上课基本游离于课堂之外,其他方面也“畏首畏尾”……怎样让这些边边角角的学生开始学习,让他们能够对学习、对自身产生向上向前的动力?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这部分内容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3个方面的因素:动机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一些学生尤其是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的学生,他们为了避免“失败”,可能干脆选择“不学”。这些学生往往是个体主义,或是组成同样不自信、不怎么学习的小群体,找一片空间让自己好好待着……如何让边角学生真正“动”起来,又如何让这个“动”更持久?我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

        2010年,我教数学学科兼任班主任。当时工作经验不足,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成绩方面。高二时,班级成绩从接手初期的年级倒数第二,慢慢上升到年级前四。正当我以为班级进入稳定期时,几个学生出了状况。

        某次月考中,我们班英语成绩比其他班高出5-6分,班级中几个成绩落后、坐在“边角”的学生选择题基本全对。英语老师表示怀疑,也有人向年级部举报考前泄题。

        不贸然怀疑学生是我一直以来的主张。但是,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那次考试事件并不“普通”。

        几经调查发现,那几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利用英语教师谈话时间拿走了试卷。事已至此,我当时的第一个处理想法是宽容一点“保护学生”。虽然他们这件事做得十分糟糕,影响范围广,但学生仍没有放弃学业,初衷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虽然做法并不可取,年级部领导也认同我的想法。相对于一次成绩,我更愿意看到几个改过自新的孩子。

        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对成绩的追求让我忽视了对“边角学生”的关注。接着,我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边角学生”身上,肯定了他们对于学业的坚持,并在课堂中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值得欣慰的是,几个“边角学生”有了“松动”的迹象,他们开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于自己擅长的科目更加用心,不再常常游离于课外、班外。

        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些“边角学生”松动的动机。外在诱因,如同学、教师对他们的希望;内在需要,如让自己更有尊严地活在当下;还有学生的自我调节,努力把外在诱因和内在需要转化为学习动力,虽不是每科都努力学习,不是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但能逐步改变自己,着实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边角学生”真正学起来啦。

        (转载自《中国教师报》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学生成为“小老师”

    倪 扬


        转瞬间,曾经一年级的孩子成长为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回想起5年来的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50多个孩子来到一个班集体,作为主教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我,竭尽全力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吸收全部的知识,为此不断寻求、尝试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还记得孩子在一二年级时,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差异。那时,我用最完美的课件、最动情的表现、最丰富的道具、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讲述我想表达的东西,希望课的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一堂课下来,尽管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有个别孩子两眼无神,好像什么都没有听懂的样子。

        于是,我采用提问启发的方式试图进行改变,可那些不会的孩子站起来仍是一头雾水,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意识到,一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太久,不能采用满堂讲的策略。

        一次午休时间,我不厌其烦地给一个孩子讲一道数学题,可他却一言不发。这时,班内的某个男孩子进教室看到这一幕,提醒我:“老师,他平时特别能说,别被他骗了!”我合上了书本,对他说:“原来你是在跟老师谦虚!这样吧,你回去研究一下这道题,明天讲给我听,我来做你的学生。”

        第二天中午,别的学生都出去玩,我叫住了他:“你快来给我讲题吧!”只见这个孩子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讲得很好,并且在讲的过程中也理解了这种题型的做法。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萌生了不少教学灵感。于是,我开始大胆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角色,由“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把自己该讲的内容讲完后,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课,并让学生主动报名。这时班级气氛一下活跃了,原本的活跃分子更活跃,偏内向的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次,我给学生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做了一张相对有些难度的卷子,里面有几道有些拐弯的题型,我问谁能上台来讲题,全班举手的只有3个男孩子,我一一让他们讲了一些难题,他们居然讲得非常有条理,还学着我的样子提问同学:“首先从题中看出几个条件,先解决什么问题,之后用什么公式……”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我给他们拍了视频。同时我也发现,女孩子都默不作声,可能在数学思维上和男孩子有一些差距,于是我用激将法:“我们班女生怎么了?甘于落在男生之后吗?现在男生和女生各自组队进行比赛!”话音一落,各自成队的男生女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在小老师的讲解下掌握了知识要点。

        语文课上,我把需要掌握的生字展示在PPT上,让几个“小老师”讲一遍,有错误的我会纠正。孩子自己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接龙读一读,谁有什么记忆生字的妙招都可以讲出来,很快他们就掌握了。

        低年级学生的自信从哪来?答案是从成为一个“小老师”开始,台上几分钟,满满成就感。当然,好的方法收效显著,让我心生喜悦,但学生有差异,一种方法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感到缺乏新意。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不断思考,比如做游戏、编字谜、设置表演情境等,最终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争做学习小达人。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