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社区

查看: 9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怕事”到“找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作几年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怕事”的人。例如,本校资深教师成立了工作坊,邀请我加入,听到加入工作坊后需要写课例,还需要增加听课节数等,觉得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可能会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于是我就断然拒绝了。这种“怕麻烦”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的教学工作原地踏步。

        “怕事”让我止步不前

        目睹身边同事快速的专业成长,我才恍然大悟:我每天只能说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我把自己封闭在个人舒适生活的小圈子里。在这个舒适圈中,我仅靠以往的经验应对眼前的工作,从不深入思考;我甚至为自己可以熟练进行教学工作而窃喜,误以为这就是最佳的工作状态。

        这种状态让我不敢面对挑战,不敢去应对新鲜事物和任务。因此,很多次面对各种教学研讨或者外出学习机会,我因担心一旦介入就会让自己劳心劳力,就主动放弃了。

        我开始反思,当我跟学生强调“努力学习,提升自我”时,身为人师的我却选择苟且于眼前的安逸,我感到羞愧。正巧这时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说:“你所谓的认真和努力,并不是真的想把工作做好,只想让自己成为不犯错的那个人。害怕麻烦,害怕出错影响了你的效率,也限制了你的视野。任何事情一定是做得多,错得多,不做就可以不错。”是的,一直站在原地最安全,那是早已习惯的“舒适圈”,当我们美其名曰标榜为“佛系”时,我们并未为自己由满怀理想变得甘于平庸而羞愧。

        “找事”一:加入工作坊

        要成长,就要打破现状。我主动找资深领航师申请成为其名师工作坊的下属成员。我开始听课,写课例,写每周听课反思。每周的总结思考让我豁然开朗,之前我担心这些工作会打破我的生活节奏,但是现在做起来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反而,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新的动力和乐趣。在书写中、思考中我不断地回顾课堂,重设教学思路,每一堂上过的课在我的头脑中变得更加立体,让我重审自己对于教育的认识。我将自己的反思以及与同事探讨中获得的灵感整理成文字,参加论文评选获奖的时候,我知道我“找事”找对了!

        “找事”二:成立课题组

        由工作坊到自己的教学工作,我开始学会了真正的思考,课堂、学生、教材都给我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素材,不论从哪一个点切入,都可以获得丰富的乐趣。接下来,我一方面开展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把日常思考中的疑难点变成课题开展研究,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另一方面和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开展较大的课题研究,服务于学校的课堂改革。由“小”到“大”是对自己的挑战,课题研究的过程烦琐、复杂,需要不断思考,倘若回到过去,我会怕,因为这无异于给自己找了个天大的麻烦,但是,“不找麻烦”就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就不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不断挖掘另一个自己。

        “找事”三:校对校刊

        我的工作获得了肯定,有了他人赞许,我似乎有了勇气,决定继续“找事”。当我听到学校校刊需要编辑校对时,我主动申请,每期要看稿十余万文字。有人说,校对报酬那么低,有这时间还不如陪陪孩子。可是,我想,徜徉文字中,修改学生稚嫩的文字,让他们的表达更为文从字顺,无形的价值也很高啊!更大的收获是我对“找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找事”的过程是不服输的过程,会让自己变得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你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发现值得去做的事情。

        一路走来,我的感悟是,其实,改变或许就在一刹那!只要心里想要进步,想要对得起学生,想要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想要在有限生命里尝试一点儿不一样的内容,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就什么都不要顾虑,直接去做。等到行动过后,你会发现“找事”比你想象中要容易,而且更快乐!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