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师友社区

查看: 10834|回复: 0

用相对静止的分数评价和定义学生缺乏科学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发表于 2019-8-30 1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听取一位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介绍,即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争先创优。具体做法是:设置一个光荣榜,每个学生榜上有名,并设置了4项内容,即基础分、加分、减分、实际得分。每个学生的基础分相同,都是100分,表明大家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加减分则由学科老师和值日班干部根据学生的表现,依照加减分标准予以加减分。加分和减分的评价内容很全面,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实际得分是一个变量,是对学生适时表现的定性评价。

    这一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光荣榜的设计,颇具匠心,其看点或亮点至少有二。其一,学生的表现数字化,有助于直观了解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每个学生表现的“座次”,即名次。其二,学生的评价公开化,无论是加分或减分,都是公开操作、阳光操作,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学生的即时得分,知晓得分名次。

    这一评价与激励机制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看见自己的得分比较靠后,就会努力地去“挣分”,用优异的表现赢得老师和班干部的认可,以便提高分值和名次。如果学生以正当的方式“挣分”,收获的不只是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都以正当的方式“挣分”,这个班级必然阳光、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过,此评价与激励机制虽然看点明显、亮点突出,但却存在漏洞:

    一是加减分存在主观性。加分和减分虽然有具体的操作标准,但加分与减分的决定权掌握在老师或班干部手中。加减分的主观性不可避免,由于不同的老师或班干部对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二是加减分存在局限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不可能总是处在老师或班干部的视线之内,也就是说,老师或班干部对学生的观察总会存在盲区。当学生进入盲区后,即使表现再好,因为老师或班干部不知情,没有捕捉到其闪光点,应该加分却没有加,对该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样的原因,学生出现不良表现,应该减分没有减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评价学生需要多元化,但也需要客观公正、准确真实。光荣榜上学生的得分并没有准确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得与失,以此分值来评价和定义学生,缺乏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是不科学的。此外,该评价与激励机制虽然设置了许多加分、减分项,似乎能够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在细微处、点滴中。即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分值,也不等于该生没有进步和成长。从这个意义上看,用相对静止的分值评价和定义学生,也是不科学的。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本文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