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社区

查看: 159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益矣,岂犹恨其晚哉!” ——商伟编注《给孩子的古文》阅读随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读到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系列最新一册——商伟先生编注《给孩子的古文》,这是商伟先生应活字文化之约,耗时数年,精心选目、导读、编注而成,我觉得是一册极好的可以与孩子共读的古文选本。

        关于古文与古文选本,商先生是这么理解的:“从古文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美德与修养、友谊和情义,也可以读到对自然的观赏、艺术与审美的趣味,以及生活的经验和历史的智慧。一部好的古文选本,就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读一本好的古文选本,也就是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

        在我看来,《给孩子的古文》的确担得起一个好选本的称誉,选文丰富,内容丰赡,有公认之经典,有新选之妙文,兼之导读与注释,由浅入深,直道而行;此外更有文化浸润之力,古人所述自然之味、生活之趣、艺术之真、修身之道、人情之善,跃然眼前。

        先说选目。作为一册古文选本,书中自然有不少历来为人称颂的经典之作,以时间为序,诸子中如《老子》《论语》《庄子》,到魏晋,如曹丕《与吴质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往后还有韩愈《师说》、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归有光《项脊轩志》、张岱《湖心亭看雪》,全书收束于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说》,慷慨又响亮,此文压轴,可谓余音绕梁。此类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之外,商先生慧眼独具,更从古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选择了一些以往选本中不常见的作品,如谢赫《〈古画品录〉序》、金圣叹《快事》、刘侗《帝京景物略》、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等,使得小读者可一窥古文主题与内容之多姿多彩,“小自身边琐事、日常交往,大到历史兴衰、天下存亡”,更可对古文的重要文体有一个基本了解。

        作为一个今天的读者,阅读古文时总免不了有一番“趣味”上的考量,商先生着眼阅读的接受性,从读者的立场出发,选择恰当文章,比如女儿在多个选本中遇过的《左传》名篇《郑伯克段于鄢》,本书未选,倒是有《战国策》数则,这数则又非长篇大论,却是那些辩士所讲的有趣寓言:《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还有以往不多见的《列子》数篇,文字不多,俏皮风趣,忧天之杞人,动了机心的好沤鸟者,利令智昏的欲金者,他们身上怕是有着很多普通人的影子,略略琢磨,或也能让小读者们会心一笑,又不乏思考了。

        说选目丰富,还有编者在选择作者时透露出的才识与见地。文选不是全集,汇于一册书中,要能给出自古及近古文的代表性篇目,并且不仅代表古文的特点与发展,还代表了此作者的突出观念与某些风格。《给孩子的古文》中,除了那些一向为选家青睐的“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家宗师,更在习见的视野之外,选入了一些平日少见却同样有着独特文字魅力的名家,以致能够打破小读者脑中固有之见,如王维与李白,小读者以往更多了解他们是大诗人,而本书各收其文,再有文震亨、锺惺、李渔、吴敏树,所选其文章多与日常经验、人际交往、生活美学、艺术欣赏相关,这样的作者,这样的文章,能让孩子们接触更多题材与风格,给出更多有益的阅读线索,更能与他们自身审美结合,开拓视野,让孩子们看到一个美好的古代中国,更好地做个现代中国人。

        说了选目,就是导读。《给孩子的古文》是“给孩子”系列中第一本包含了注释与导读的读本,在阅读之后,我不禁因欢喜而感叹,商先生选得精当,导得亦好看。我太喜欢他的导读文字,每一篇单独抽出来,就是一份厚度与温度兼有的简明版解读与阐释,从“作文”角度,文字好,结构佳,意蕴深。粗粗来看,这些导读大抵上一则以史,一则以文,即一方面介绍原书与作者,讲其成就,述其生平,立足于文学史;另一方面则是就文章而谈,有针对性地解读,点出要点,分析重点,提示读法,指点学法。

        关于导读,商伟先生有自己明确的主张:“不求面面俱到,也没有遵循一个固定的格式,而是每一篇各有侧重,就文章的某些精彩之处,做启发性的提示和发挥。我希望这些导读既能展现古文写作的千姿百态,也可以启示阅读古文的不同方式。”

        我以为商先生是说到做到,且做得相当好,上引一段,可见一斑。对于“展现古文写作的千姿百态”,不唯导读,实则只看选文已可感受一二,另外两点可重点说,一是“启发性的提示和发挥”,商伟先生解读古文,常读出文中“点睛之笔”,而他的导读也是这样,略一发挥,便自有机杼,气象大开,确实是极好的提示。如解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章已分析完毕,就此收笔未尝不可,但是,商先生紧跟着写了一段:“南北分裂、晋室东渡之后,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面对江南的开发,也正是对自然山水的一次发现。自此之后,山水之美不仅体现在了山水诗中,而且滋养了南朝文人的气质风神。物色感召,心为之动,江南的秀美风景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一个美文的时代,由此降临。”

        由小及大,渐入佳境,由文入史,受益无穷,读来已令我于此文字中,“物色感召,心为之动”。编者有这样的发挥,真是读者阅读的幸运。

        另一可说,即“启示阅读古文的不同方式”,商先生导读中结构把握、关键词句品读、文体特征介绍、语法修辞分析,这些都是对阅读古文方式方法的直接引领,他以他的读,引导孩子们的读,启发孩子们在阅读古文时,要善于想象,体贴古人,更要学会前后贯通,深化理解,如对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舟子”的辨析,本质上,这就属于一种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要说,这还是商先生的小道,在导读中,商先生更不时有对孩子们阅读心性的指引与培育。导读韩愈《师说》,一番引导,商先生写道:“读罢全文,我们就会发现韩愈的说法并不简单,应该细心体会才好。”

        “细心体会”,这已经是读法之上的阅读态度,与作者对话,切莫厚今薄古,小看作者。据商先生讲,他撰写导读的时间远超预期,可见他用心之深,只是,这样的导读对读者而言,真是再好不过,就如他导读金圣叹《释孟子四章》所言:“不仅提示了阅读的门径,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阅读所带来的智性的快乐。这是一个难得的收获……读过之后,我们才知道,经典原来还可以这样读!”

        很喜欢商先生选录的钟惺《与陈眉公》中的一句:“有益矣,岂犹恨其晚哉!”钟惺说的是友情,又何止是友情?在我想,学亦如此,书亦如此,只要“有益”,无论何时打开,都不必有相见恨晚的遗憾。所以,希望更多大人和孩子,一起打开这本书,一起来阅读,让古人的这些异彩华章,道德与智慧的结晶,人生阅历的总结,陪伴着大家成长。但愿孩子们长大了还记得这些篇目,再回过头来重读,那么,每一次重读,都好像旧友重逢,宾至如归;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发现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