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推介 > 日照名师 >
  • 教师成长的路径
    时间:2017-10-15 09:11          来源: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点击:

    教师成长的路径

    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  王君

     

    “又要家长进课堂,这不是给我们变相施压吗?”

    “又要搞什么课堂教学开放月,是怕我们还不够忙、不够累吗?”

    “又要学习啥新理念?我都不知该如何授课了!”

    亲爱的同仁们,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您是否与我一样,经常听到、甚至偶尔发出这种声音呢?诚然,我们的教育生活中确有些身不由已、言不由衷的成分,但据此便完全忽视了那些能够独立自主、从心所欲的成分,未免有些极端。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成长路径是我们能够主动把握的呢? 本文谨结合笔者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狭议教师成长的若干路径。

    在向同事借鉴中成长

    即使我们鲜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悉心请教,在我们的身边,便不乏可汲取各类有益营养的对象。

    与我同班的语文教师,是一位颇具教育情怀、文采了得的青年女教师。在与宋老师共事半年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她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专业写作指导(多位同学的文章已登刊发表);看到了学生在一次次的 “快速背诵大赛”中的精彩表现;配合她组织了假期优秀作业展评;听学生叙述了她是如何在开学第一课上饶有趣味的以“抢红包”的方式发奖励、讲人生;感受到了学生在《古文观止》背诵比赛中你争我赶的奋进……反观自己,虽也积攒了些数学教学的功底,但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相比,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活简直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几经思索,我决定为单调的数学教学生活添绘新的色彩。

    首先,在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我鼓励学生以绘制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编制形式不限的数学小报,并选取内容丰富、样式精美的样报贴于教室外墙。此举一出,许多同学表现踊跃,交出了远远超出我本人想象的精美作品,而被贴于外墙的小报,也迎来了同年级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创作被全年级同学欣赏时,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感,想必会多一分吧!其次,遇到趣味性强、能实现一题多解的题目,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解法汇总至一起,并在每种解法后注明提出者的姓名,将作品同样展示于教室外墙。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解法被人所共赏时,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信心,想必会强一分吧!再次,目前,我的课代表们正在筹备第一届“数学概念识记大赛”,希望能通过饶有趣味的问答形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当学生为勇夺桂冠而认真翻阅教材时,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想必会深一分吧!

    周边“资源”众多,若只采一家之长,未免太过狭隘——我从学校英语教学之星孙老师那学到了应提醒学生在早读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与饱满的精气神儿;作为上届毕业班搭档,我从张老师那学到了遇事先检讨自己而非一股脑儿的推给学生,从葛老师那学到了即使不做班主任,也应该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从数学名师鲍校长那学到了如何在课堂上通过设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全盘调度实现对学困生的关注;从外校同仁梁老师那学到了通过让学生轮流发表“每日一语”,增强班级正能量,从耿老师那学到了人应该拥有保持激情、坚守终身学习的执念……对我而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名言警句,而是一种真实、具体的成长方式。

    在向专家学习中成长

    在体验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益处后,我们总要眺望“远洋”,驶入更广阔的领域。

    我曾听到这样的抱怨:“什么专家,一场报告下来,真正有用的就那么几句,真是浪费时间”!说实在的,我为这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论调深表遗憾。一次讲座、一场报告、一段培训的核心价值,难道不正是那几句“有用”的启发吗?透过专家的观点俯视自己,方知坐井观天的青蛙做不得,不正是最好的引领吗?因此,善于挖掘专家报告、讲座中的“有用”信息,是教师成长的另一重要路径。

    就在写下本文的时候,我依然能十分真切的感受到,在那个关于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培训会上,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名师、人教社初中数学培训团成员张玉梅老师给予了我怎样的启发。培训的第一个环节,是张老师的一堂示范课,执教课题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记数法”。在这堂引人入胜的课上,张老师通过“为何要学习科学记数法—什么是科学记数法—怎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科学记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的串联起来,也正是从那时起,“用问题串引领课堂”的理念在我心中萌发,以至在我今天刚刚结束的备课中,依然遵循着“通过哪几个问题串联本课时内容,通过哪几种形式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不仅如此,示范课中所体现出的对知识进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三重审视,也对我个人的知识观、教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张老师的大部分观点已在我记忆中淡忘,但“以问题串引领课堂教学”的理念却在每日影响着我的教学生活。

    若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一场精彩的报告对教师成长的益处,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阅读中成长

    俄国作家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的确,我们通常在书中读懂他人与自己、读懂已知与未知、读懂过去与未来。且与“向专家学习”的情形类似,如果我们奢望书中的字字句句皆有如沐春风之效,怕是又要抱怨“读书无用”了。事实上,即使在一部几百页的著作中,哪怕只有某页上的某段文字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便已不枉我们的细细品读。在我近来阅读过的书籍中,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使我受益良多。

    在谈及“人格的统一性”理论时,阿德勒指出:“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作的事……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些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而我仔细回忆那些失败的反馈案例,便发现它们恰恰具备这样一个共同点——我只是依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所暴露出的具体问题予以分析,并期望学生不要重蹈覆辙。这些反馈往往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我总是试图用一些普遍性的常识,去解决学生身上的看似具有普遍性实则具有特殊性、内隐性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普遍性常识无法准确叩击学生特殊的心理世界,失败的反馈自然不足为奇。受此启发,我在近期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意引导学生回忆、阐述自己的完整生活,从“生活方式”的高度把握学生心理,试图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社会有益的追求”上。为此,我还发动学生组织了一次“把‘我’说给你听”的主题系列班会,鼓励每位同学上台发言,在叙述与反思中认识完整的自我,反响良好。

    在与学生共处中成长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我步入教师岗位短短三年半的时光里,这段流传千年的古训已渐渐沁入我的教育生活,成为我不断成长的重要源泉。

    “老师,您可以在班里举行一些让同学们可以在竞争中获得友谊、激情和知识的活动,在班里还有一些同学很沉默,对班级的一些同学还有些陌生,比如小涵就是如此,因此,我认为可以举行一个有关背诵数学定义的比赛。”这是在我鼓励全班同学为班级建设与数学学习献计献策后,我的课代表小飞在qq上给我的留言,也是我在“向同事学习”中所提到的“数学概念识记大赛”的发端。看着小飞的留言,我怎能不为学生的智慧与用心而惊叹?我又怎能不深入钻研,引领学生不断开拓进取呢?

    小元是一位性格内敛、乐于助人、在学业上稳步提升的男生,后桌小斌,则是一位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业上遭遇明显障碍的男生——当我目睹小元是如何一次次耐心的包容小斌的脾性、辅导小斌的功课,且在调位时主动提出希望能与小斌同桌,以便继续给予他帮助时,我的内心,又怎能不充满敬佩与震撼?试问,身为成年教育者的我,又怎能不对学困生保持最大限度的耐心与悉心呢?

    总之,只要我们不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的问题与错误上,我们总能找到教学相长的切入点。

    在反思与写作中成长

    我想,只要您认真阅读了上文,就不难理解我何以会在最后提出本成长路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当我们勇于“跳出自己看自己”时,才发现我们的教育生活远非像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般悲观、无助,才意识到我们本可变抱怨为抱负。反思,是成长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最挣扎、最需要勇气的抉择——改变已有的习惯,总是痛苦的。

    在来之不易的反思后,我们又该如何呈现、梳理、升华来之不易的反思成果,从而不至使成功与失败只能寄望于随机的时运呢?我想,没有比记录、撰写更好、更有意义的方式了。当我们将自己的所言、所思、所行化作连贯、系统的表述,我们的思绪便会随之清晰、心绪便会随之明快,当我们从坚持写作,到习惯写作,再到变写作为内在需要时,我们的教育生活,便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精彩,点缀着我们的师者人生!

    面对溢彩缤纷的教师成长路径,你,还不赶快上路吗?

    图片1.png

    图片2.png

    作者简介:王君,女,汉族,1988年1月生,鲁东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至今,任教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