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发布时间:2019-09-11 11:30          作者:边东书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名校发展的重要源泉。新时期,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如何在传承20余年的成功教育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升华,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学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高度,更影响着青少年审美、思维、心智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是关系到孩子一辈子幸福的事。”这是我们全体十七中人的心声,也是作为校长的我,内心深处多年的愿望,让校园再多些“文学味儿”,让成功教育更有宽度与厚度。

    自1948年建校以来,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就以文科见长,2007年至今,学校已顺利完成三项全国校园文学重点课题,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16年,我们结合全国校园文学工作新方向和新高考趋势,在“十三五”规划中植入了“文学校园”等新的文化元素。2017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批准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为创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实验基地,也由此拉开了学校新一轮文化创新的序幕。

    创新校本课程 

    助力学子成功

    走进十七中,教学楼廊中布置的中国传统文化板块以及班级外墙展示的学生原创文学作品、读后感、演讲稿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而每一个来到这里就读的学生,都将走进一段与文学相约的美妙旅程。

    学生们在课程的海洋中体验“文学味儿”。学校致力于语文课程校本化,全体语文教师各展所长,将“阅读经典”搬上“语文大课堂”,开展走近大师、阅读讲堂、文化新解、古文讲解、诗海泛舟等一系列语文讲座。刘会民老师“我读《庄子》”、杨二生老师“走近鲁迅”、吴建国老师“《红楼梦》专题讲座”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专业丰富的知识把高高在上的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娓娓道来,学生们在此与经典相遇,认识到有限的名著无限的美,提升了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校将文学活动课程系列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常规的课程选择。每周一的第九节课是学生沉浸书香或疾书奋笔的时间,学生在课上阅读经典,教师提供阅读篇目并给予阅读指导;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全校性的阅读体验交流,如文学沙龙、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评比等,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欣赏及写作能力;每周三下午第九节课,朗诵社全体成员由专门的语文老师进行朗诵指导,从词语断句到发音吐气,师生互动,生生相携,拉近了同作品的距离,不仅提高了朗诵能力,更提高了文学作品解读能力。

    近年来,学校朗读课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王翔宇同学入学时学习一般,老师发现他声音不错,就推荐他在全校演讲。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精彩亮相,得到师生一致夸赞。学校还吸纳他成为广播站的成员,渐渐地,他不仅爱上了朗诵,更体会到了特长带来的自信。经过区、市、省赛过五关斩六将,他最终荣获全国演讲比赛总决赛金奖,被评委称为“小罗京”。这项比赛专业性强,含金量高,极大地激励了他的学习热情,成绩很快就有了质的飞跃,高考考取了湖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之冠,并被保送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除了王翔宇,十七中学生连续10年代表桥西区参加市、省、全国演讲比赛,李小琳、申雨轩、苏心怡等一大批学子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对于朗读的异军突起,我们的一位语文教师自豪地说:“十七中老师都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对于工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们不断发现、培养孩子的特长,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真正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构建“美文美读”课堂

    耕耘成功土壤

    学生们在课堂上寻找“文学味儿”。在全校积极开展新课改的背景下,十七中语文组一直在探索如何建构一种开放灵活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以“美人美育,文化育人”为教学理念,在诗歌、散文、文言文教学中倡导“美文美读”教学,形成了“初读、再读、品读、美读”的课堂模式。

    课堂上,师生共同选取一些适合配乐朗诵的篇目,在课堂活动中设置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朗诵,采用音乐诱导法、自由演绎法、表演赏析法,使阅读教学课堂亮点频出。其中,诗歌阅读分为初读入诗境、再读把诗脉、品读诵诗美、美读传诗情四环节;散文、小说、戏剧阅读分为初读走进文本、再读走近作者、品读读懂形象、美读领悟情感四环节。“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体验美、表达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文学“美”的享受。

    美读传诗情,美读传文旨。如今,十七中的语文课堂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也是动态生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注重“美文美读”的语文课堂,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成为播音人才成长的绝佳土壤。

    “全国百强文学社”

    铸就成功教育品牌

    学生们还可以加入“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之一的“三人行”文学社,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舞文弄墨,增添自身的“文学味儿”。

    早在2007年,石家庄十七中就成立了“芳草地”文学社,2011年,为了凸显“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文学社更名为“三人行”。“三人行”文学社设立总指导教师、学生社长、副社长,下设读书会、创作社、演讲社、话剧社、朗诵社、书写社等子社团,长期开展朗诵比赛、创作展示、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会活动、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编辑一本《三人行校刊》。2012年,“三人行”文学社荣获“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等荣誉称号,成为十七中成功教育的一个金色品牌。

    “三人行”文学社犹如一个辐射中心,在它的强势带动下,“十七中好诗文”诗词比赛、古典诗词唱读活动、喜迎“70周年校庆”校友作品征集活动、“文学大讲堂”等一系列校园文学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每学期的课本剧表演更是十七中的校园盛事,活动以课内外经典名著为依托,品味、创新、演绎经典,学生自主结组,集编剧、导演、表演、主持于一体,《红楼梦》《孔乙己》《茶馆》《雷雨》等经典篇目一一被搬上舞台。学生们匠心独运,辅之当下流行元素,奉上一场场别具特色的文化盛宴,既培养了表演组织能力,又深化了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体现出文学经典跨越时空的魅力。

    在今年3月举行的高二年级课本剧大赛上,从写剧本到选角色、排练,再到最后的演出,各班同学都努力将更好的自己呈现给大家。参演学生们感慨地说:“话剧不只是表演,更是班级凝聚的一种形式,台上演员与幕后的紧密配合才能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没有努力是白费的,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而这幸运将是足以让我们所有人受用一生的财富。”

    在“三人行”文学社的影响下,各班还纷纷成立文学创作小组,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原创比赛等,小作者们写作热情高涨,初尝了创作的愉悦。学校语文教研组收集了200余篇优秀习作,编辑印制了《太阳花》《尚礼集》《菁菁校园》等共20余万字的学生作品集。

    创建校园文学特色

    创新成功教育内涵

    关于“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三人行”文学社创始人之一吴建国老师高度概括地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一是正本清源,即回归教育本质,追寻成功阵地,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成功的真谛就是成人;二是格物致知与格物致智。”

    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近年来,十七中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走上“校园文学特色学校”建设之路,一路风景独好、硕果累累。

    2015年,张慧萌同学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高二年级组一等奖,何佳诺、李世博、马佳欢等同学荣获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国家级别一等奖。2017年,刘思琦、朱昕宇、李雨濛等同学分别获得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二等奖。学校荣获“全国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文学校园示范校”“全国学校文化创新校”“全国优秀文学校园”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2017年,学校获评“石家庄市普通高中人文特色实验学校”,每年可招收30名文学特长生,凡是爱好文学、具有一定写作潜力、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都可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特长生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特长生将由优秀教师进行文学创作指导,并纳入文学社,在老师指导下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出版“文学特长生班”文集、个人文集等。优秀学生将重点培养,向有关高校推荐,提高自主招生录取成功率。

    校园文学的熏陶,不仅惠及优生,更惠及普通师生。文学涵养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科素养,培养了一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十七中学子。对文学教学的求索,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的教师为了讲好苏轼钻研书籍、废寝忘食;有的教师为了讲校史专门去校史馆、看回忆录;组织课本剧表演时,教师帮助学生编剧、选演员、排练、配乐等,就像一个全能的制片人……而所有这些,都是教师们发自内心地去做的。

    “校园文学特色学校”的创建,让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这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校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青春,也让文学的厚重感在新的时代再次凸显。校园文学特色,是十七中对20年成功教育的又一次创新和完善,为成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也必将帮助更多的师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加生命的厚度。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边东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