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重庆市树人景瑞小学校:借力信息技术实现发展“三级跳”
    发布时间:2019-05-22 15:14          作者:李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实现平板电脑教学常态化,借助移动学习终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学习。 李华 摄

        ■走近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国奖”获得者(项目)②

        今年年初,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尘埃落定,《“兰韵”智慧学习模式构建实践》赫然在目,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消息发布出来的一刹那,学校彻底沸腾了。这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以下简称“景瑞小学”)“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在入选联合国最佳移动学习项目后,收获的又一次肯定。回望过去,学校经历了十年的成长,从一砖一瓦、一花一草的环境建设,到一课一课的打磨、一日一夜的拼搏,景瑞小学的师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中,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三级跳”。

        “兰韵”课堂:助年轻学校突出重围

        2009年,景瑞小学在重庆市蓝溪谷地建成,一支由调入教师、新入职教师、顶岗实习教师组成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混合部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排头兵”。为凝聚教师队伍,学校抓住“特色立校”的契机,因其地名,取其谐音,以“兰韵”作为校园文化共识,统领学校发展。

        从对“兰”外形的了解,到“兰”内涵的充实,再到“兰”品质的提炼,教师牵着学生,学生带着家长,大家全情参与,掀起了景瑞校园的“共生效应”:每一个人都成了“兰韵”文化的创生者、参与者、践行者。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2011年恰逢重庆市沙坪坝区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学校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年轻学校的突围。在向全体教师阐述“兰韵”课堂教学理念后,仅仅用了一个下午,所有教师就完成了课堂上“插秧式”教育向“协作式”讨论的转变。年轻的教师团队在课改过程中勇敢冲锋,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让求新、求变的景瑞人兴奋不已,于是,借助信息化的“东风”,智慧校园建设拉开了序幕。2014年,学校开展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自带设备)教学,全校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常态开展信息化教学,这在全国都实属首例。随后,学校与校外公司共同开发了具有全方位、多功能、校本特色的智慧校园统整平台,借助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7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荣获重庆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景瑞人终于迎来了教育信息化的“绝对阈值”,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首批获益者。

        学校改革背后的动力源泉之一在于,学校利用大数据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生命力的迸发,也感染了家长,家长的肯定将学校的改革推向“深水区”。

        另外一重动力,则源于这支曾经被担忧由于太过年轻而经验不足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有担当、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在每次接到任务、遇到困难、迎接挑战时,就如雨后的春笋,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用教育人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到一轮轮的改革中、一次次的活动中、一堂堂的课例中,让学校在名校林立的沙坪坝区的学生质量检测中屡屡名列前茅,辐射重庆市乃至全国。

        未来教室: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身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严峻的挑战。在一些学校选择观望的时候,景瑞小学选择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一直关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王纬虹在解读学校发展时认为:“景瑞小学团队面对改革不等待、不质疑、不懈怠,迅速将新理念变成每一个人的新观念,转化为新方法,做出了新成果。”

        因此,全国第一个未来教室在学校的落户,更加坚定了学校师生进行课堂改革的决心。在未来教室,没有黑板、粉笔、教科书,取而代之的是4个触摸智能屏幕,学生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智能屏幕正对着的学生座位,不再是常见的固定桌椅,而是色彩明快的可移动的小桌,学生可随时根据学习讨论情况,任意改变教室里桌椅的摆放。

        不可否认,这些变化,让新时期的教育真的变了。

        信息技术历来只被看作一种工具、手段,大多数停留在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上。但景瑞小学的课堂想要做到的绝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学校想要在传统教学的深层变革中,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让教学因为新技术而更加科学而高效。课堂教育技术不能停留在锦上添花层面,而应真正支持学生深度学习,并满足他们好奇、敬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课前预习看了几遍视频,某一个关键点暂停了多久,答题正确率多少,容易出错的点在哪里,平台都会提供数据给我们,让我们对这堂课心中有数。”信息化教学以来,这是学校教师常常生发的真实感受。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和经验判断难点、易错点,而现在根据数据就可以精准判断、因材施教。在景瑞小学的课堂上,每一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痕迹都可以通过后台记录得以保存,教师的教学过程被机器捕捉,对于互动检测环节检测到学得不扎实的学生,还可以一键发送,帮助其巩固复习。课后,根据课前、课中的反馈数据,系统自动分层推送个性化作业给学生,真正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数百节的“优课”打磨中,在千百次的修改调整中,在数以万计的数据比对中,“兰韵智慧学习模式”得以形成。这种模式将学生学习的思维结构、进程、策略进行可视化呈现,将学生的思维从识记、理解、运用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创新层次,让师生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度”成为可能。

        未来学校:促智慧校园提档升级

        坚定的信念与辛勤的付出,让学校目标越来越近。景瑞小学作为未来学校建设的展示“窗口”,作为重庆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典范,迎来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专家的调研;全国的大型教育教学研讨会也相继在学校召开,学校变革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一所年仅10岁的学校而言,谁也未曾想过它的发展如此迅猛。

        信息化教学点燃了景瑞师生的热情,唤醒了景瑞师生的活力。教师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学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一次的实践探究,都充满价值,引人思考;每一次的思维交锋都充满智慧、让人惊喜,这样的过程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乐趣、教育的激情。信息化教学之路不是一场场严峻的考验,更像是一次次美丽的蜕变。

        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要求教育不断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学校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托混合现实技术,再造“兰韵”智慧学习模式的课堂形态外,还将对“兰韵”课程体系进行提档升级。

        学校将对人工智能技术、课程、人进行深度融合,构建SMAC(集社交、移动、数据分析、云计算为一体)创新拓展课程体系,旨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4A(Anywhere、Anytime、Anybody、Anyway)化的课程学习环境,让每名学生都享受到个性化的学习。

        SMAC创新课程依据育人目标,分设“一专两翼”三级课程: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序列型专业课、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型拓展课、以主题项目为导向的开放型活动课,从智能控制、智能编程、智能采编、智能应用四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开设物联网创新、VR服装设计、智能小车、无人机等28门科技信息类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

        十年磨砺,一剑终成。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继续坚守“世界因我而芬芳”的美好愿景。“兰韵”将愈加持久,常伴每名景瑞师生左右。

        (作者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树人景瑞小学校“‘兰韵’智慧学习模式构建实践”项目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