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叶澜:基础教育不能培养“只想考名牌大学”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10-09 11:4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

    image.png

    日前,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话语和中国道路”专题论坛上,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认为,不管学习成绩多优秀的孩子,不能别的都不在乎,只知道“我就要考名牌”,“孩子一定要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叶澜今年78岁。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她正从小学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小学生活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知识学习,而是各种各样的“小主人活动”。“抗美援朝时期,小朋友拿着纸,挨家挨户去找阿姨们要‘和平签名’。让孩子们参与到一些离我们很近的政治活动中来。这些活动,能‘印’在我们心里。”

    “小学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它能给孩子们一片明亮的天空,让孩子们的心里总是向着光明、向着善良,这就够了。”叶澜说。

    在叶澜看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留给孩子的,应该是一颗“敞亮的心”。“小学、初中,可以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你也可以不懂事,但你的‘底色’应该是一个善良、光明的人;到了高中,你有这个心智了,可以开始思考人生,你要学会选择。”叶澜说。

    叶澜刚工作时被留在语文教研组,当时教研组要求凡是没有教育实践经验的老师,必须到沪小去锻炼两年。下去的第一年叶澜焦头烂额,每个星期基本上是哭着回家,“孩子太闹了,没办法,收不住。”叶澜说,教育理论和实践完全是两回事,“尤其是基础教育,如果做得不好或者缺失了,我们的上层建筑根本架构不起来。”

    她说,要把全人类形成的共识,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兴趣、研究、好奇等全部融入基础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如果把兴趣、好奇、热爱丢了,我们就忘了什么是基础教育。”

    叶澜说,教育再怎么改革,不能把“基础性”改掉,“我总说,谁看不起中小学老师,我先看不起他,因为他根本就不懂中小学老师在为人类作了怎样的贡献。”

    除了两年小学教学经验,叶澜用32年时间研究基础教育学科。她最常干的事,就是和一群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一起研究“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结下来,大量阅读必不可少。“三年级开始,就让孩子贪心地读。”叶澜说,三年级开始,孩子哪怕是囫囵吞枣地阅读,也是有价值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好,然后让孩子‘吃野食’,吃得越多、越丰富,他将来越会探索、越会读书。”

    其次,就是写作文,“我们那个时候是一个星期一篇作文,一个读、一个写。”

    叶澜说,现在有一种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认为“语数外”是应试教育、音体美才是素质教育。她认为这种分法是错误的,“语数外不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构成吗?不能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