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华联:不负芳华 联袂而往
    发布时间:2019-05-08 11:02          作者:本报记者 徐德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华联为一年级中队授中队旗。刘维 摄

        拥抱未来,在今天的课堂培养明天祖国需要的人才。——华联

        小档案:

        华联,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南开区名校长、高级校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第七期、第五十二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

        早上7点,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校长华联一如既往地坐在办公桌前凝眸思考。

        做校长多年,他还养成很多习惯:每天保证听两节课,找一位教师谈话,找两名学生了解情况。华联是一位从教师堆里成长起来的校长,从教30余年,先后担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务主任、党务人事干部、教育教学副校长、校长、书记等职务。无论是当“兵”,还是为“帅”,他始终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教育不懈求索。

        在华联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文件和他近期正在读的几本书。合上手中的书,华联和记者聊了起来:“做校长首先要善于读书,只有静心读书、安心读书,才能让教育实践经验找到理论的依托和归宿……我喜欢的书,有时不止看一遍,最多的一本读了七遍。”

        以德立身 做服务者

        “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远比校长个人的功绩重要得多。”这是华联常讲的一句话。

        南开区咸阳路小学是华联起步的地方。2003年,华联初当校长,是南开区比较年轻的校长。

        华联常说:“关心教师问题无小事。”华联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位教师的细小变化都躲不过他敏锐的眼睛。一次,华联在与一名教师谈话时,发现她面带疲倦,提不起精神。当华联了解到她家中老人患了重症,自己既要工作又要在医院陪伴老人时,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这位教师的一半课时量,并多次到医院看望老人。

        像这样的例子,能举出“一箩筐”。无论哪位教师遇到困难,华联总能第一个出现。曾有一名教师到医院接受“会诊”治疗,当大夫询问家属怎么没来时,爱人出差的这名教师十分尴尬。闻讯赶到的华联出现在大夫面前,他谦和地对大夫说:“我就是她的家属。”

        “没有为人之德,何来为官之德,何况校长从来不是官,而是服务者。”华联说。他进一步解释,单靠制度管人,会越管越死,限制人的发展。因此,要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注入大量的甚至超过执行制度的人文关怀,用感情去温暖人。制度建设是有形的,而人文关怀是无形的。只有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就教师的发展。

        坚守传统 立足当下

        身为校长,华联总能基于学校自身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特色发展目标。华联曾经使一所基础薄弱校步入市级先进校的行列,而无论走到哪里,“守住过去的传统,办出今天的味道”又是华联始终在做的事。

        南开区五马路小学是老牌的“全国劳动教育先进校”,从1985年开始一直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滕纯曾评价该校是“劳动教育先锋”。

        到任没多久,华联就带领教师自编教材,并聘请劳动模范作为校外劳技教师,逐步把学校的劳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华联打造了“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互帮互助的校内劳动基地、“与父母共建美好家园”的家庭劳动基地和“同在蓝天下,共享幸福”的社会劳动基地……学校也因此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2012年7月,华联被派往南开区中营小学任校长。这次,华联接手的是一所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曾培养出著名内分泌专家朱宪彝、杰出戏剧家焦菊隐、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著名书法家龚望、著名画家杜滋龄、著名演员郭法曾等一批优秀学子。

        “接棒”后,华联深挖并赋予“勤、朴、敏、健”四字校训新的文化内涵,同时结合中营小学自1964年传承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提出了“学雷锋教育系列化,学雷锋课程校本化,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路。通过知雷锋、忆雷锋、找雷锋、悟雷锋、赞雷锋、做雷锋,将雷锋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如今,中营校训已成为该校全面育人的“辐射源”和素质教育的“能量库”,也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一个个“小雷锋”在中营校园成长,同时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学校也被授予“全国百所德育示范校”等殊荣。

        课堂创新 培养名师

        “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静心思考,时常温习。”每次听课后,华联都会这样叮嘱教师。

        在华联看来,在40分钟的学习时间里,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及时采取相关教学策略,补充、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在学生质疑处慢下来,在学生出错处慢下来,在学生分享处慢下来。”华联反复强调。

        一次,华联聆听了四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当学生读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情不自禁地举手提问:老师,“映山红”不就是“杜鹃”吗?

        课堂上,教师肯定了这个爱读书的学生,而后放慢了教学进程,在教学预设中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请同学都来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为什么说“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而不是“盆栽的杜鹃”呢?

        教师的课“生成”得精彩,华联的点评更为精妙。

        “学生喜欢质疑,更喜欢解疑。”华联在点评中说,一次没有预约的质疑,却在师生一遍又一遍的静心读书中释疑了。“杜鹃”因生长在野外,漫山遍野,把整座山都映得红彤彤,故得名“映山红”。品读文字,文与景便融合在一起。

        校长带头“泡”在课堂上,其他干部和教师自然也沉浸其中。“百年中营,在建成‘大楼’的同时,没有一日忽视‘大师扩建’。”华联坚信这一点。

        “近年来,中营小学逐步形成了梯次型、多维度、集约化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80后教师王振刚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90后教师马千千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谈起中营的“新生力量”,华联喜不自禁。

        面向未来 信息引领

        采访时,记者留意到,52岁的华联,打字速度极快,而且使用的是五笔字型输入法。即使不认识的汉字,他也能熟练地拆解成字根并输入。

        “从1991年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使用至今快30年了!”华联谦虚地说,现在打字速度早已不如从前,那时最快速度可达每分钟120字。

        也正是从那时起,华联对现代化技术手段产生浓厚兴趣,并投入精力持续关注。到中营小学当校长后,他一直寻找着学校在信息化发展上再攀高峰的突破口,“中营小学从上世纪60年代就是全国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并且努力保持领先。”华联解释说。

        短短几年,中营小学信息化逐渐“开花结果”。学校以信息技术引领教学改革,在做好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重点进行了课程资源平台和“云瀚竹生”APP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平台上研发、应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年点击率达百万余次。

        “‘云瀚竹生’,其中‘竹生’二字是中营小学首任校长刘宝慈先生的字。”华联一边操作手机界面,一边向记者讲解,“在这里,我们设计了校园播报、春蚕丝雨、童真年代、菁菁园记、线上研习与和谐互促6个板块。目前,教师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已达万余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客户端限制,随时、随地、随意进行学习。”

        记者看到,随机点开一个学生的信息,便能浏览该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而“学业水平发展报告”又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学生的各年级学习成绩记录和各学期评语,同时可以显示该生三科成绩发展是否均衡的个人雷达图和在年级中位置的分布雷达图。

        更令华联得意的是,学校近几年开发了特级教师杜蕴珍“小学语文‘融合互促’识字教学实践与研究”相关资源。华联说,“杜先生是中营小学的老宝贝,她的成果曾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华联和信息组、语文组的教师披星戴月地将此成果研发成“教师培训版”和“学生应用版”的主题系列课程资源。如今,该成果已在全区得到推广。

        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康宁教授来该校调研,在开场时讲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初识华校长时,觉得他有几分木讷。走进学校,聆听汇报,才发现他是一位勤奋、纯朴、机智的校长,像是为中营小学专门定制的一样。”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遍中营小学美丽的校园。学校进门右侧古色古香的墙壁上,“勤、朴、敏、健”四字校训熠熠生辉。

        回首中营发展历程,华联动情地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百年名校已是过去,迈进新时代的名校,应该名在历史传承、名在文化底蕴、名在吸纳古今、名在不断创新、名在名师荟萃、名在学术前卫、名在特色明显、名在英才辈出……”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