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家展示 >
  • 翟小宁:树立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
    发布时间:2019-01-23 13:42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人物名片

    翟小宁,中共党员,博士,教授,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称号,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课题,著有《美德的种子》一书,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

    办好“舒展生命”的教育

    教育发展与时代发展同行共进,学校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基于这样的认识,人大附中将“立德树人 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在翟小宁看来,教育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要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心怀大爱情怀的未来人才。

    翟小宁说:现在的中学生到2035年正好是30多岁,到2049年时是50多岁,30岁到50岁正是一个人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黄金年龄段,而这两个时间点恰好与习总书记描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节点高度一致。

    因此,在他看来,作为享誉国际的中学名校,人大附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焕发学生的生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两个重要前提。

    “一个民族的进步取决于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的舒展和心灵的舒畅。”翟小宁表示,他特别倡导“舒展生命的教育”,要让学生在校园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要过得幸福愉快,有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学问,让学生身心健康而美好。

    在人大附中,形体课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初一、初二年级每个人都要上课练习,集健身、健心、健美为一体,不仅塑造了学生优美的体形及姿态,而且培养了他们儒雅高贵的气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的必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研究一个课题并形成论文。学生人人都要做课题研究,成为人大附中教育的亮点之一。

    目前,人大附中每年都开设300多门选修课,有200多个活跃的学生社团,涵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体育健康、审美艺术等领域,在宽松的氛围中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每年4月的“寻找身边的榜样”、5月的学生电影节、12月的公益项目大赛和歌舞嘉年华等活动,也为学生发现美好、展示才华提供了宽阔而开放的舞台。

    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使每一个生命得以舒展,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抢占人工智能教育先机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特别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天致性”的人的发展理念,“顺应人的天性,就是使人生命中内在的能量发展到极致。要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要顺应其天性,尊重其个性。”

    人大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力、学习力,创新力,关注人的生命本体和个性化发展,持守育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了“全面育人新时代人大附中课程体系”。翟小宁校长从三个维度解读了这一课程体系。其中,从空间角度来看,分为校内课程、校外课程和互联网云课程;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从三级课程的架构来设计,则分为基础类课程、发展类课程和高端类课程

    据介绍,基础类课程是必修课,旨在打好基础;发展类课程主要是校本选修课,为不同潜质的学生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平台;高端类课程包括大学先修课、STEAM课程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近两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大附中还成立了STEAM课程中心、人工智能课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改革发展中心等部门,尤其重视STEAM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开发并提升“人工智能+STEAM”课程。通过人工智能+化学、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课程设置,将不同专业整合在一起,并由相关专业老师共同授课。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建模与仿真”“计算机视觉”“计算社会科学”等10余门AI技术与各学科交叉的特色课程。从2018级高一年级起,人大附中还首次开设人工智能实验班。

    在翟小宁看来,未来的科技创新将围绕人工智能展开。在教育领域里,人工智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必须抢占人工智能的教育先机,为10年、20年之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用人才和智慧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君子

    面对未来中国社会的人才需要,只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是不够的,今天的学校更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血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人大附中的答案响亮而坚定。翟小宁将其总结为“培养道德心,培育智慧根,塑造中国魂”。

    在2018年9月,人大附中开学典礼上,翟小宁校长带领上千师生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场面气势恢宏,师生们热血沸腾,并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在日常教学中,人大附中致力于让课堂承载着家国情怀,音乐老师普及经典乐曲时,首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语文老师带领学生精读《论语》《红岩》等名著。翟小宁说,家国情怀是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特别注重的情感,要让爱国的种子在每个成长的心灵中不断生长。

    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孩子将来要以世界为舞台。”翟小宁表示,人大附中要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人才,这样的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颗中国心,都要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8年12月18日,翟小宁和老师们认真聆听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再次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翟小宁认为,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美好品质。“君子”是中国文化对人最美好、最丰富的诠释,君子之风就是智慧、善良、宽厚而又有力量。

    翟小宁说,比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在人大附中,科技和人文如鸟之两翼,二者必须齐头并进。“培养道德心,培育智慧根,塑造中国魂,就是要培养善良、智慧,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君子,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心怀大爱的未来人才。”

    办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学校

    在翟小宁看来,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师加上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怀揣一颗善良、慈悲的心,无条件地爱学生。“因为老师的情绪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感染学生,学生这一天过得是否愉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所以老师一定要善良。”

    2017年春节前,他利用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给毕业班的每位老师都亲笔写了一封信,100多封信都是根据教师个人特点“私人订制”。2018学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他特地创意了一个隆重的迎新仪式,他和老师们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学生。他和1000多名新生一一握手,欢迎他们在人大附中开启美好的未来。

    “人大附中将关注师生的‘民生福祉’,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面向未来,翟小宁说,人大附中要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以奋斗为荣耀的教育改革,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爱与关怀之水浇灌学生,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共同成长。人大附中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不断汲取世界教育的精华,办成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中国学校。“树立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为世界基础教育贡献中国智慧。”

    曾有人问翟小宁校长,作为校长有什么体会。翟小宁校长的回答非常朴素——“我和我的工作都特别平凡,平凡得就像泥土。但泥土在平凡中也有伟大,它的伟大就在于养育万物。教育工作也如此,因为它是在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把教育看作是泥土的事业,这是他数十年来未曾改变的教育情怀。

    《现代教育报》2019年1月21日第A12版:十二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